2)第五百六十四章 能购买设备,为什么要自己做研究?得不偿失啊!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项目主要问题是没有人才。”

  “即便是对撞机建成了,我们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做研究。”

  “大型对撞机维持就需要上千物理学家,还需要几千个各领域的工程人员,比如,计算机工程师。”

  “最主要还是有经验的粒子物理学者……”

  “这个领域的人才太少了。”

  这就是发展问题。

  现在粒子物理领域的学者数量还赶不上三十年前,因为当时和核子组织是有合作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也进行持续不断的运行。

  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国内和核子组织暂停了合作,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实验也没有再进行。

  两者加在一起,就导致粒子物理领域的学者根本无事可做。

  有的干脆专心研究理论物理,有的则是半放弃状态,安心投入到教育工作,还有的转到其他领域。

  比如,湮灭物理,就吸引了大量粒子物理领域的人才。

  这些人当然还可以投入到工作中,但其中大部分年纪已经大了,再等上几年就更不用多说,高能所有一批相关领域的专家都在排队退休。

  胡厚荣也只是其中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阎耀军才会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否则他根本不可能排上名。

  “人才断层啊!”

  王浩感慨了一句,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他思考了是否应该继续核子组织进行合作?

  当然并不是常规的合作。

  如果是继续进行常规对撞实验,国内派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合作起来也没有什么意义。

  “或许可以借助核子组织,开启初期的研究?”

  王浩仔细思考了一阵,干脆决定跑一趟首都,一方面是正式宣布自己支持对撞机项目,并参与相关的讨论会议。

  另一方面,也和相关部门沟通一下,讨论和核子组织合作的可能。

  ……

  很快。

  王浩就到了首都,并见到了科技领域的领导层,他说起了粒子级研究的需求,还带上了阎耀军,说起了粒子对撞机项目。

  阎耀军一起见到了领导层,他表现的还是有些忐忑的。

  想到要申请几百、上千亿级别的项目,他甚至忍不住浑身颤抖,但没有想到的是,他和几个领导见面以后,都没有说上几句话,就听到领导之一的徐老师说道,“粒子对撞机项目讨论了十几年,后来暂停了。”

  “现在王院士你支持,而且有这方面的研究需求,项目肯定就没有问题了。”

  “决策上,你放心,我们科技部门全力支持……”

  阎耀军都听愣了。

  他本来觉得和领导层说完以后,还要召开好几次会议做报告说明,直到说服大批的学者支持,再去讨论好项目资金问题,领导们才能做出批准决定。

  结果……

  王浩说了几句话,就决定了几百上千亿的项目?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一定认为是假的,同时也不由感叹起王浩的影响力,简直是太惊人了。

  王浩还在继续说道,“我还有个想法。阎教授指出,国内相关领域的人才很少,而且我们的研究需要很多基础数据。”

  “这样,我们可以和核子组织进行合作,支持他们对撞机的粒子对撞点周边制造大片的强湮灭力场。”

  “那么就肯定会有很多新发现。”

  “我们能以此来加强合作,派出更多的团队加入到实验中,就能培养大批量的人才,为我们的新对撞机运行做准备。”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