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章 - 太昊建成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注的是抽穗以后的情况。

  抽穗之前,试验田和所有的粟地比较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有时我能感觉到风余对我如此关注这几亩地的不以为然。

  但我有信心,抽穗后,特别是秋收后,这几亩地会让族人感受到意外的。

  在春播前的紧张选种中。我特意选的都是那些单穗比平均穗重50%以上的粟穗,再进行的选种。如果来自后世的知识没有错,这几亩粟地亩产将比其他粟地高出20%~50%。

  姜由这两个月忙得有点变形了,每过几天,就会有一名骑兵带着一个100人左右或稍大一点的部族到来。但姜本人却没有回来,他在草原上疯狂地寻找,力求找到每一个失散的部族。

  这个我就帮不了太多了,我的心思还得花很大一部分在建筑工地上。

  土坯城墙建筑已经完成,铺砖阶段是主要的工作阶段,主要是烧砖的产量实在有限,原始土坯砖的成形需要大量的时间,成形以后还得荫干后烧制,没有荫干的砖烧出来以后很容易破坏,建城墙时不敢使用。

  城里的粮仓是进度最快的,比我想像的要早一批完成,让我可以大胆地提出建设一部分住房,这个冬天就迁一部分族人入住太昊城——梅梅就是其中最坚决的一个。

  进入8月上旬,对洪水的担心已经从我心中消失,而城墙在近一年的建设后也终于进入了封顶阶段,建筑大军主力已经转入城内,一边完善排水系统,一边开始建设住房。

  我走到新城墙的马道上,感慨万千。

  这才接近了我在后世见过的城墙。

  总高达到了4米2(按大元米),扣除箭垛都还剩3米2,墙顶宽2米5,比我原来设计的高宽,主要是经验不足,对墙砖的尺寸控制不准。

  墙顶的路面全铺上了砖,赤足走在上面有点硌人,特别是在夏天的太阳晒过以后。

  但这给我带来了关于后世马路的回忆,沧桑感油然而生。

  内墙设计了砖梯和斜坡两种上墙通道,不管是物资运输或甚至骑马上城头都有了可能。

  城内除了出城的下水道是埋的陶管以外,其他的地方还是明渠,但建筑师们不用再提醒,都在新建的住房下埋设了通向房外明渠的陶管排水。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陶器如此大规模地应用到建筑上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但太昊已经有了这样的生产能力。

  姜氏的族人为感谢我的收留,极力参与太昊城的建设。

  但从木驼告诉我的消息,已经有姜族人在说,如果他们也有这样的城,就不会被驱离故土了。

  看来姜由将来也会面临和我一样的建设任务。

  城墙的建设者们正在努力完善各城门和墙顶建筑的施工,但城内早已经掀起建设住房的高潮,按现有的速度估计,在秋收以后,将有近1000族人可以从帐篷迁入砖房。

  过年以前,太昊城将有3000人的容量。

  在如此进度的建设面前,我开始有了一点稍微“过份”的想法。

  木板和粟杆搭成的屋顶毕竟易坏,年年都得维修,而且维修工作量也不小。

  到了建设“瓦房”的时候了。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