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骑兵初成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还好没把大元族当“养老院”——不过长老们地位尊崇,也不会被用来换“神器”。

  我在致力于从来访的长老们中打探各部落的地理位置,以及从他们族到大夏的距离、到我们族的距离、来时经过的地区、途中遇到的部落等。目的是制作一张地图,为将来的出行作准备。

  而木青则是一付掌柜的派头,与各族的长老们讨价还价,为我族争取最大的利益——他已经明白,对我来说,人口——就是最大的利益!

  看到木青同志声情并茂地忽悠这些“外商”时,我想起了尊敬的吴仪同志。

  我看到一个部落带来七名小孩子,只换回10个碗,再回去带青壮年来换锅时,只能报以伟大而深刻的同情心,却不愿轻易地调整木青的交易决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人事管理的一项黄金法则,你可以制订规则来淘汰部下,一经任用,就不能轻易地干涉部下职责内的工作,否则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和责任感。

  在陶器的纯商业化运作——不像原来是为了有利于相亲——开始后,木青还作出了一个让我高度欣赏的决策:用围墙和工棚将陶窑完全隔离起来,不经过我和他的充许,本族人都不能入内——原始的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这种情况下我不可能急于离开部落。

  陶器的制造在一定时期本来出现了“生产过剩”的阶段——在梅梅怀胎的前三个月之内,制陶对于我和土土来说,仅是一种兴趣和爱好——我甚至用陶窑烧制像炒锅(对四川人来说,没有炒菜吃,特别是没有辣椒,生活是不完整的,可是我就是找不到一枚辣椒!——郁闷!)、花瓶等非生活必须品。

  但在陶器的商业化开始后,部落的人口在一个月内增长了50来个,还是让我感觉到莫大的鼓舞,重新将陶器的生产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小梓烨满三个月的时候,部落人口已超过200人。

  这种情况下,太远的行程只能先放下。

  我和木驼他们准备了好久,准备先对马群下手。

  这一次我们准备出去大约5天左右,梅梅已经跟着我在三个月内学会了看日历,看到我的手指着上面的“怪符号”划过了五个,忍不住哭出声来——惹得我心软地抱着她哄了好久。

  我还是和木驼他们一起到了“草原宾馆”,这次带上了长得最大的5只“狼狗”。

  鱼网的数量是空前的,但更多的是粗细在1厘米以上的藤条——从古代战争史上得到的灵感——最好的捕马方式是用绊马索,而不是网。

  尽管如此,我还是专门组织“鲨鱼”她们编制了两米宽,10多米长,孔径在10厘米左右的网40多张。作用之一是在回程中可以将马匹约束起来。

  这次行动出动了近7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