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五章 - 原始铜锯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点青铜车轴,硬的则用来制农具和木工工具,其中最让我期盼已久的是一把铜锯!

  一直以来,木板的生产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棵树往往只能产出两块板,用斧劈开以后修薄,再用石刨刨平。所需要的时间极长,一柄锯是我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神器”!

  这一次我不肯假手他人,自己坐在匠作区地木案旁,在一块粘土版上小心地刻划着一排整齐的“锯齿”,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材质采用了综合性能比较好的1:8比例青铜,锯齿按后世的作法,采用直角三角形断面,从中间起两边的三角形方向不同,每一个齿都是一边为垂直边另一边为斜边。但左边的齿直边在左,右边的齿直边在右。

  齿高大约在1厘米左右,可能还要略小一点,为了在铸出来以后的锯子上修整锯齿,我甚至用1:5的比例地最硬青铜设计了一个三棱铜锉子!

  铜锉子是用三块泥版拼成的一个三棱空间里铸出来的,每块泥版上我都用细铜刃尖刻出了许多间距相等的斜槽,浇注出来以后的三棱锉子硬度还行,我试了一下1:8的青铜合金很轻易地就被锉下了一个三角形槽。

  锯子的尺寸整体上是按后世的单手板锯设计的,整体是一个梯形,长度达到了约40厘米,细长而薄的钢锯还不是青铜时代所能达到的工艺,所以这柄锯的厚度也达到了将近6毫米。

  但齿的部份在制造出来后我会略加修薄。

  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后,第一柄铜锯终于进入了浇铸阶段。

  青铜融液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好的,即使到了后世,铜合金系列的流动性也要普遍好于其他金属。

  所以我对较薄的模具是否能充满一点怀疑都没有,但我最关心的是铸出来的铜锯究竟性能如何,耐不耐冲击,能不能在木材加工中发挥我所想像的作用。

  为了让青铜收缩得更充分一点,我将浇冒口都设计得很大,确保每一寸锯身上都有充足的铜液。

  第二天我才打开泥版,一柄极难看的铜锯出现在我面前,我苦笑了一下,这东西根本不能用来锯木头!

  由于泥版受热后会有一定的变形,铜汁从缝隙中流散了一些,导致锯齿到处延伸,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锯齿不是我想要的形状。

  但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延伸出去的变形部分都比较薄,稍加打磨,说不定还能发挥余热,不算报废!

  说干就干,将锯身略加热了一下,固定在石砧上,用大石抵紧,我用“原始第一锉”开始了对锯齿的修正。

  这项精细活让我累了两天半!

  终于,三天后,我开始让匠人们给这柄锯装上木柄,并用麻绳缠住柄部。

  这几天里,不少木工工具都已经生产了出来,青铜犁甚至已经走向量产,每张犁头的用铜量已经降到不足三斤,比以前用铜材的时候少了一大半。

  但匠人们都搞不懂,族长为什么一直在折腾那块铜片!

  终于到揭晓答案的时候了,我让土鲁带上几名木工,将一根圆木(直径约25厘米)架好,两头固定,我用锯子开始了“原始第一锯”!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