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三章 - 太昊通宝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了,这才叫得来全不费功夫呢!

  “行!好样地!”我拿起泥版仔细研究了一下“还有一个地方需要改进——”

  “得!我知道!中间还得加个方孔,那个好像不难吧?只要在那截车轴上中间凿个方孔就行了,戳出来的话中间就会多一块泥。铸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方孔了!”土鲁抢着说出他的解决方案。

  不过我可不是说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怎么保证每一戳都刚好一样深,钱币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得保证每一个都大小均匀,从泥版上看得出来,这些圆坑并不是一样深浅的,铸出来的钱会厚薄不一。

  等我解释完以后,轮到土鲁郁闷了,这个问题他也没有想到。

  “还有”我指着纸上地草图“我要在这个‘钱’上铸上太昊的字样。你有没有办法?”

  土鲁有了铸钟的经验,对于铸文字不再感到陌生,但仍然对铸钱不再觉得那么容易了,开始想办法解决我提出来的问题。

  我没有当时就告诉他我的解决办法,第二天,我亲自到了铜匠区的“私人作坊”里。土鲁见我一脸轻松,知道有戏。带着徒弟们都到了我的作坊里。

  我找来一块粘土,先修圆成直径约四厘米大小地圆柱,再用铜片截断泥柱,将断面修平。

  “看什么看?点火!”我瞪了土鲁一眼。他老老实实地亲自点燃一堆碳火。徒弟们在一边掩面偷笑,估计这也是土鲁平时常对他们说的话。

  将泥柱烧得有点硬度了。从火中取出来,把其中一端用铜刀修细,到直径约三厘米左右,长度约四厘米左右,并在滚动中检查了一下圆度,基本上做到了正圆。

  接下来是精细活,我让土鲁把徒弟们都赶开,以免打扰我工作,只留下了土鲁一个人看着我对圆柱进行深加工。

  找了一个铜材边角料,带尖锥的那一种,我开始对端面进行“精雕细刻”;先是在中间刻出一个方孔,约一厘米见方,深度也在一厘米左右。然后是在剩下的端面上按“上下左右”地位置刻上“太昊通宝”四个字阳文,并在方孔和外圆上刻了边,与字一样平。这项水磨功夫费了我大半天时间,尽管刻的是泥柱,也让我出了一身大汗。

  上一次刻那些砖地时间,因为字比较大,还没有那么费神,基本上是让太昊学校的教师指导匠人们刻就行了,这一次不一样,我只能亲自“操刀”了。

  将刻好的模放在火中进一步烧硬,我让土鲁准备了一块半干的粘土,小心地将烧硬的泥柱插了进去。大约有四厘米深时,也就是直径三厘米那一段完全插进去后,我轻轻地将硬泥柱取出,对光一看。圆孔底部的几个字和方形的泥台都比较完整。

  “行了!”我把粘土小心地交给土鲁“放在火里烧硬一下,现在可以开始化铜汁了!”

  “没听到吗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