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章 - 余杭稻业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门的仓库。但在开春以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设稻田!

  从余杭村所在的山头往下看,地形一直都比较舒缓。到处都合适建设稻田,但考虑到夏天的过多雨水,我还是选择了距离低洼地泽地高出约15米左右的一处缓坡,在那里规划了近800亩的稻田,并从所在山头上延地溪流处建了一条平渠,用于向田中引水。

  为防御暴雨侵袭,规划的稻地周围还开挖了一圈排洪渠,里面用山上的碎石和我们烧制的少量土砖砌了表面。

  这一系列工作花了我们大约一个半月,最后实际用于建设稻田的时间竟然还不到一个月。

  不过有了从太昊运输过来的40多头牛,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比我原来想像的还要顺利,尤其是在开垦稻田的时候。余杭村下面的土地特别松软,经过不明显的冬天,2月初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春雨,将土地浸软,铜犁切入以后,牛还没用多大劲,黑黄的泥土就像波浪一般向两边分开,所以工程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将稻田内的土壤深翻碾细,再灌上水泡成泥浆。

  2月21日,所有的水利建设工作也已经完成,稻田共分为上下三层,有一点梯田的味道,但最上面一层不到100亩,最低的一层却有400多亩,总面积在800亩左右,这也是根据我们的稻种数量所能播种的最大极限了。

  2月27日,到湖边捕鱼的战士带回来一个消息:小湖边的野稻开始发芽了!

  这就到了选种的时候,我让战士们把稻种都从瓮里取出来,找来几个陶盆,装上大半盆水,将谷种一点点地放入盆内,凡是浮在水面的就一律取出来,沉在水底的才能够作为种子,最后得到大约800斤稻种。

  按去年的经验,有40亩稻田被当做秧田,里面的土被小心地耙平,谷种则用手工方式均匀地洒在耙平的泥浆中。三层梯田里的最上面一层是秧田所在的地方,里面的水位得到精心的控制,确保能将稻种所需耍的水份供应到每一块田里,又不至于淹没太多。

  然后是小心的守护,特别是鸟类和鼠类,这一季的收成将决定我们能不能真正吃上稻米饭,我可不想让这些小生灵毁了我的农业发展大计。

  不过现在我毕竟有了足够的族人支持,不用像去年那样,总是一个人呆在田边了,种惯了粟的太昊族人也很好奇地服从着我的安排,不知道这些水田里会长出来什么样的收成,跟粟比较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3月10日,300名族人,除了捕鱼的50名和制陶的50名,其他的都跟我到了田边,100来个藤筐早就已经编好,去年参加过插秧的战士们都成了师傅,和我一起,向这些种田的新手示范插秧的要领,并很快带着族人分散到800亩稻田里,一片片秧苗从族人们的手中延伸到田间。

  插秧持续了三天,我最主要的工作是纠正在插秧过程中出现的大面积的错误。

  就在一切工作都进展顺利的时候,梅梅运气不好,成为余杭村第一个受重伤的人。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