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四章 马车二号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坐上去会宽松得多。

  第一辆车只适用于快速的单人运输,或者对少量物资的快速传送,但第二辆车除了能够载好几个人,甚至在物资运输上,载重都不会输给牛车太多。当然,载重量和速度是成反比地,我也没指望马车拉到跟牛车一样多以后,还能快逾奔马。

  试制新马车期间。试验性质的稻田已经插完秧了,我却忙得只是去验收了一下,并没有参加全过程。但明显地看得出来,那些没到过欧且地族人对这种需要复杂水利工程的作物并不十分感兴趣。这让我有些沮丧一一毕竟太昊的地形和欧且那边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按我们在大楚码头那边试种的情况来看,粟在雨水丰沛的南方长势并不十分的好,若是在南方的山地上或者会有些不同,但在低洼地上,绝对赶不上在太昊这边的收成。

  稻米毕竟比粟的口感好得多,若从后世的观点看,营养价值也应该要比粟高一些,若能够在太昊的粮食结构中增加一些稻米,那将让我这个在后世吃惯了稻米的人有一些“乐不思蜀”的味道。但是对于太昊这样的“北方”来说,稻米的种植成本远高于粟,毕竟粟对水的需求要少得多,也不需要事先构建复杂的水利系统,后期管理也比稻要轻松。

  可以理解,当太昊族人看到种稻的和种繁琐程序以后,认同的程度不会很高。

  我只能期待族人们在尝到稻米的味道以后,会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南方,却只有稻是最好的和唯一的选择,粟的收成会很快被逐渐提高的稻超越。到那时,稻将在南方大行其稻,而南方雨水丰沛的特点也注定了适合稻的生长,这是北方无法比拟的特点,也是南方的作物局限性所在。

  可能有一天,北粟南稻会是主流,但我却认为,太昊有可能成为两者的结合部。所以太昊的稻业试种是必须和值得的。

  6月29日,土鲁派遣徒弟,把我从靠近蜂房的稻田里找回来——“太昊马车二号”已经试制出来,就等我参加鉴定试驾了。

  在太昊的交通史上,这一天注定了要载入史册,如同杨利伟上天对后世中国航天的意义一样。

  这次用的马仍是从军队淘汰的老马,虽然速度不可能很快,却保证了绝对训练有素,甚至驾车的驭者也是一名熟练的骑兵。当然,作为族中的农业好手,他也具有丰富的牛车驾驶经验。

  出城以后,直往石头城方向,我跟族人们约定,马车一抵达石头城,就会升烟为号,甚至信烟所需要的柴堆都已经提前一个小时就让骑兵们过去准备了。

  出城以后,马车开始下坡,尽管坡度比较缓,仍然对车速度影响较大。

  “注意!拉着点刹车!”这一次我紧跟马车,骑马在一边交待。

  驭手在此之前只得到过关于马车驾驶的简单培训,但牛车上也有刹车的,这时却也反应过来了,拉紧刹以后,车速果然提到控制。

  “现在开始加速度,看能不能追上我!”

  下到平原以后,我大叫一声,纵马向前奔去。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