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 刀耕火种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议的土土笑了——“数学老师”在这儿呢!

  然后是“文化培训班”、“围墙培训班”的报名高潮。

  冬末的余寒未尽,春初的一点暖意初生。“大元新村”外已经是一片人喊马嘶的热闹场面。

  因为建房而伐尽了树木的两个丘陵周围站满了上千人,我一声令下:“点火!”

  从不同的方向,火苗开始向冬天枯透的了长草上猛窜。

  草原那边的草我让人割了一条“隔离带”出来,以免蔓延太广。

  刀耕火种,大约就是这样子了吧!

  近3000亩地就这样烧了出来。

  然后我让村里参加了上两季农耕的战士们——或者说“准农夫”们开始向参加劳动的各部族“农业培训班”战士示范土地的深翻、起垄、埋肥……

  土鲁则忙于教授“木桩篱笆墙”的建筑要领,树有多大,砍多高,哪一段要烧黑,烧多深才达到要求,藤条要多粗,编多密,外面为什么要裁带刺的藤。门留在哪儿,门柱怎么做,门怎么做等等。

  原来的俘虏,现在的“大元族居民”们都积极地参加了劳动。

  吴山族没有人想回到山上的洞里去,尤其那些在村子里吃习惯了粟米饭的家人。

  其他族的战士走了大约一半,不到250人。

  剩下来的我也告诉他们——来去自由。

  但过半的各族战士还是留了下来。

  他们当初来的目的实际已经达到了:神奇的村子,大量的神器,好吃的食物,回去对他们的吸引力并不大,或者多数是没有成家的少壮,山上的洞里没有什么可牵挂的。

  还有的战士在过去的大半年劳动中,已经从土鲁那里学到了很多建筑和木工技术,土鲁也极力的挽留他们留下来。

  还有的想再等等看,大元族还会带给他们什么没想到和见到过的惊喜。

  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走掉了的外族战士,在一个月以后,带了山中的17个部族长老代表团先后来到“大元新村”,向抓了他们的战士却没有杀掉,还管吃管住又放回去的大元“神族”致谢。

  因为在他们北方的强大部落,如果抓到他们部族里的人,不仅会杀死,有时还会吃掉——又让我想起了“莱夷”族。

  而且长老们要求用他们的物品交换我们的陶器。

  长老们带来了虎皮,木灵芝和山上特产的鲜果。

  有几位战士则将家属带着返回了“大元新村”。

  “外交工作”一向是我的工作重心之一,所有的来宾都得到了很好的招待,换陶器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并无一例外地被邀请在“大元新村”宗庙外的“礼宾馆”多住几天。

  而携家属返回大元族定居的战士更是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他们也很自觉地参加到大元新村外的拓荒工作中来。

  (这一个阶段大元族人的粮食和狩猎所获都是采用“配给制”的,在真正的“私有化”条件成熟之前,还得继续采用这一方式——原始共产主义或者原始“人民公社”。

  对其他族就有显著区别了——要东西可以,交换!)

  当然,我们大元族的拓荒工作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他族也在边学边干。

  木青这些天来焦头烂额:教学工作、分配土地、接待来访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工作。我主要在帮他先把教学工作搞起来,原来培训过的那些“大元首期”毕业生已经开始和骑兵们一起去作各族的“人口普查”去了。

  随着各族“学员”们认得了他们本族的“大元字”写法,城东郊的土地拓荒进入了高潮。

  这时,城市供水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