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井字由来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主要干道的每天清扫。

  同时在正抓紧拓荒的地方也建设了十间简易的矛屋型厕所——主要用于积农家肥。

  播种前,城内外基本达到了我的要求——虽然评“国家卫生城市”还不够格,但看起来像一个住人的地方了。

  护庄稼的围墙近一个月内修完,第一场春雨终于降临。

  按规矩,该举行春祭了。

  今年的春祭比哪一年都要热闹得多,共有1700多人参与,其中有草原南部42个部族的长老代表和他们的1000多族人,大元族的700多族人,以及来自北方山地部族的40多名“外交使团”成员。

  致祷仪式是在宗庙的南大门广场上举行的,所有人都聚集到广场上,看我念完祷文,向天地诸神及大元先祖上香。

  然后扛上农具,带着“农夫”们,背着种子,走向整理好的土地。

  实际上这也是仪式的一部分,象征性比较强,因为当天是不可能把种子播完的,而且播种时对各族的“学员”们都还有一个培训过程,包括窝距、行距、种子密度、覆土厚度等技术关键也是很重要的,不是把种子扔在地里就完事。

  播种完成后,我要求每族按30亩一人的比例留人在城里,主要是负责对粟的浇灌和薅草。从前两季的情况看,这是一种耐旱作物,但后期的田间管理也很重要——甚至就是农业生产的一项关键技术,不可轻视。

  当然言传不如身教,粟种出苗以后,我让所有留下来的部族代表参加我在“农业西区”的追加肥料工作。20天以后,又带他们去疏苗——把长得极差的苗去掉,为好苗提供充足的空间成长。

  一个月以后,周期性的薅草工作成了必修课。

  同时这些代表们也看见了骑兵战士们每天围着“篱笆墙”要巡视三遍,还和一群野猪打了一仗。

  为了让北方山地部族的人也能逐步了解我们的农业发展情况,我还让木驼带着一部分粮食去回访那些来访的部落,但最北方的部落太远了,也没有人带路,就没有去。

  农业走上正轨后,手工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推动。

  春耕期间,土鲁是最忙的人之一。

  上千件农具啊!他和他的徒弟们连囫囵觉都没有睡好几天。

  还好我先给他打了招呼,预先做了一部分,但那些天还是把他忙坏了——还有损坏了还要修的呢!

  另外,上次他培训的那些“建筑工”们回到各自的村子都修起了一些房子,长老们和村长住了不少进去。

  但等到他们一看土鲁做的那些家具,回头骂那些“学徒”们:“学东西也不学全了!”

  然后回头笑眯眯地对土鲁说:“这个东西(桌子)用一只鹿能换么?”

  所以有一阵子木驼有点郁闷——厨房说土鲁送过来的东西比他送过来的还多,而且要死的有死的,要活的有活的!

  土土就更不用讲了,当那些部落长老和村长们发现以前供在洞里跪拜的陶器在这里每家都有一整套,顿时眼都红了。

  再听说土土的地窑烧陶要收徒弟,差点把放陶坯的那间房给挤垮,吓得土土从后窗上爬了出去。

  尽管土土收的学费不低(十只活鹿),而且每族限收两人,但军营那边还是不得不派了20几个人来帮土土搬东西和维持秩序。

  所以木驼说,狩猎队干脆当搬运队吧,现在城外面打猎队伍的比我们的骑兵队的人还多,反正打到以后都要交给土土和土鲁的。

  但这些事我都没来得及去管,让他们自己学会处理商业问题吧,我在忙另外的两件大事。

  “大元新村学校”和“大元新村医院”的建设。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