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八 人口新政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场冲突,能够接收他们的人口,也当然有这个能力可以负担得起。

  更让长老们感兴趣的是,有更多的族人可以学到大元族的技术了。

  人口政策的威力很快显现出来。

  两个月以后,等我回到大元城,开始筹备秋收工作时,大元城的人口又在逼近6000人,匠作区和大元学校的人气重新开始回升,土土兄弟俩又忙着带大批的新人。木恩也不再为收割的人力问题担心了。

  其他两城的情况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除了木穷还在紧张地修筑新城,木驼和元昊都对现在的发展进度很满意。元昊已经在郯族的地盘上扩大了影响,据盈翔讲,郯族的神山外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但按我的要求,元昊还是以贸易为主,没有立即着手开展筹建新城的工作。

  大元六年的秋收,总收成中有300余万斤粟米,加上头一年库存中余下来的近200万斤,大元城现在最紧俏的是做斗仓的木板。

  这些粮食足够大元城使用3年!

  但我要用这些粮食发挥的作用,远不只是用来做粟米饭。

  在大元三城中执行的人口政策,将导致人口的快速集中,再靠畜牧业生存,很快就会由于牲畜的总量增长而可能当地部族之间产生牧场利益冲突。

  只有以粟米为主食,才能供养起高度集中的人口。

  游牧部族人均所需要的土地面积,比农业部族所需要的至少大出五倍到十倍。

  在同样面积上产出的粮食作物,从重量上比同样面积的草地产出的牲畜多得多。

  后世的奴隶社会大发展,前提是农业的大发展,才有可能出现人口大量集中的城市。当然还有交通和运输的发展也是重要的条件。

  比如我现在就面临这个重要的问题——运输。

  现在有近150匹马基本上以运输为主,每次每匹马可运输200斤左右,全部出动一次,上百名骑兵护送,加上骑兵的马上也搭上100来斤,也不过4万斤的运量,按木驼那边1000来人的用量,如果主体上以粟米为主食,一个多月就完了。

  而骑兵们往返一次就要10天左右。

  再发展下去,这样的运输能力就远远的不敷使用了。

  我在心中无限地向往以青铜做轴承的牛车——超过200公里的远程运输,没有这样的工具是很难实现的。

  但铜矿、铁矿迟迟没有找到,这个年代又不能做深井钻探,只能碰运气找露天矿,就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找到了。

  但这个问题又不能回避,运输现在成了骑兵队的主要任务,木驼对此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从我这个角度,看到的却是农耕时代的瓶颈提前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靠等待运输方式改善是不行了,只有搞“以点带面”的形式,以“示范农业”和“基地农业”为主,让各大元贸易城建立自己的农业基地,实施一定程度的“南泥湾”工程——让新城的开发者也同时成为农业生产者,最终自给自足。

  我正在为大元七年的农业生产工作开始筹划时,皋陶族那边的大元贸易城里,出现了一桩意外事件。

  大元法律要诞生了。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