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 太昊建城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牧。足够支撑族人两到三年,不再需要进行狩猎。不用再冒生命危险获取食物。

  太昊族人不用再饿肚子了!

  但我要这么多粮食却不是为了两年食物充饥而已,其中至少一半将花费在太昊城的建设上。

  我带着长老们先到施工计划用地上进行最后一次方案论证,规划了新城大小、方位,并确定了采石场、伐木区等具体事项,还考察了用于供护城河活水的一条位置较高的小河,以及引水方案。

  吸取了前几座城的建设经验,以及汉土城的“精品化”思路,太昊城边长为1200米,大小还不到大元城地一半,但施工质量就会高出很多倍!主体建筑都采用砖砌结构,地基以砖石混和为主体,同样采用了大元的五大块布局,分别是宗庙区、匠作区、军营和畜栏区、文化卫生区、居民区。

  文化卫生区的一部分规划了居住用房,而畜栏则采用了盖顶的半室内式,在战时或灾时用于安置牲畜。匠作区按大元城的方式,也安排了商业区,从长远来看,还是得让手工业与商业结合,以实现手工业者地率先私有化,这一点继续贯彻了大元城的建设和发展思路。

  工程方案制定以后,我负责组织施工,而风余负责组织周边各部族的劳动力。对每一个提供的劳动力的小部族,我都承诺按人数给部族提供粟米,以补偿因为人手减少造成的猎物或畜牧损失。

  十月初,太昊城终于动工,祭祀过祖神以后,我第一次引入了后世的“奠基仪式”——率长老们挖开了筑城基的第一锄土,然后进入了正式的施工阶段。

  这一次由于积累了建设四城的经验,人员分工比较明确,3000建设大军分为烧砖组、土建组、采石组、伐木组、木工组、后勤组等六个部门,我和各小部族长老们组成总指挥部,负责人手的协调,发现哪一组人手相对较多,就向人手紧张的那一组调剂。

  木驼和他的骑兵独立成一组,没有算入建城部队,但无论从协助伐木组运输,还是保卫建设大军的安全(防御猛兽),实际上比哪一个组都不轻松。

  成千上万块土坯砖在大火中烧成,同时按我的要求,陶匠们用平窑烧制了大量的“精品砖”,用于城内建筑房试用,为将来的全面高品质砖房建设积累经验。

  实际上还有一个计划我没有急着宣布。

  太昊城的作用不仅是向太昊族人进入城市文明作一个跨越式的准备,更是为我这个太昊族长利用手中的权力,大量而快速地集中人口作准备。

  看着墙体一天天建起来,我心中的农业时代梦也一天天成熟。

  当人口大量集中以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才能体现出对畜牧、渔猎的相对优势,发挥出真正的威力。

  生活基本物资的高度过剩,将会催生文化、技术的全面提高。

  正在为建城后的生活yy时,十一月下旬,少昊族的由又来了。

  这一次,他带来了一个新的部族。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