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章 朝堂争执_大明:从反清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急忙把目光看向内阁首辅温体仁,温体仁可是他的后台。

  温体仁可以是明朝著名的大奸臣,别的本事没有,但善于揣摩圣意,靠着拍崇祯的马屁搞党争上位,只要敢违抗他意愿的官员,他都会想办法除去。

  朝中东林党倒台后,温体仁认为大明就是他和崇祯皇帝说了算,绝对不会允许出现第三种声音。

  这家伙老奸巨猾,感觉今天这种场面他不适合说话,于是微闭双目谁也不看对流民这种事也不发表任何言论。

  崇祯皇帝每晚批阅奏折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上早朝,他绝对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

  可是大明并没有什么起色,因为大臣们在朝堂上几乎都在扯皮,根本干不出什么有用的事情,今天也同样如此。

  一个简单的京师流民问题扯了大半天,大臣们争得脸红脖子粗。

  可什么结果都没有,崇祯皇帝这次真的不耐烦了,他一拍龙书案制止了群臣争吵:

  “都住嘴,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你们还争执半天,内阁首辅说说你们的想法!”

  皇帝直接点名,这次温体仁再也不能装聋作哑了,他急忙出班躬身说道:

  “陛下,这件事虽然看似简单,但非常棘手,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让乱民在京师生乱,下朝后内阁商量一下,明天把具体方案呈于御前……”

  这老家伙在位期间除了排挤打压对手外,根本没有做过一件有利于大明的实际事,今天皇帝直接点名让他拿主意,他马上推到第二天。

  如果第二天再有大臣反对他的建议,温体仁会率领他的小弟们开始攻击对手,而真正需要办的事情又会被延误下去。

  崇祯以前看温体仁很顺眼,感觉他很会来事,但今天温体仁的表现让崇祯很失望,作为内阁首辅此时应该挺身而出为皇帝分忧解难才对。

  心里失望至极,崇祯脸色也开始越来越阴沉,他没有搭理温体仁这位宠臣,温体仁只好一直躬身站在哪里。

  工部尚书范景文是一位能够与大明共存亡的大臣,见温体仁如此,他马上看穿老家伙的心思,于是出班启奏:

  “陛下,如今大明年年天灾人祸,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果能有一口吃的谁愿意背井离乡,他们都是我大明子民绝对不能驱逐。

  微臣建议,在京师偏僻之地搭建粥棚救济流民,等形势好转一些再让流民返乡,为了让天下子民体会到陛下爱民之心,可以让太子千岁替陛下施粥安抚流民。”

  做过河南巡抚的范景文深知百姓之苦,如今大明朝廷几乎已经失去民心。

  为了挽回和安抚民心,于是范景文斗胆建议让太子施粥安抚流民。

  其实他心里更愿意看到崇祯皇帝能够亲自出去抚民,如果换做其他大臣肯定会把很多救灾粮食搬回家。

  可是崇祯皇帝从未走出过皇城,万一皇帝在他的建议下走出皇城抚民出现意外,他范景文满门都搭上也承担不起。

  于是范景文想到东宫皇太子,他知道太子明年就会出阁读书,现在出去历练一下也不是坏事,只要锦衣卫全力保护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

  可是,不等范景文话音未落,光时亨再次蹦出来反对:

  “不可,太子年幼岂能代替陛下出宫抚民,臣不支持范大人的提议,请陛下明鉴!”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