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四封信_将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逃不脱。”

  赵显眯了眯眼睛,目光之中隐约有杀气流转。

  “本来打算明年开春之后,再来跟姜家慢慢计较,可是现在姜家人做事已经不择手段,为了刺杀本王,军中的诸葛连弩都拿了出来,不过这样也好,他们不讲规矩,那本王也不用跟他们讲什么规矩了……”

  “对了。”

  提到那些刺客,赵显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他开口嘱咐道:“那些藏匿在水底的刺客,有不少人身上带着北齐的诸葛连弩,这种可以连发七箭的弩机极为神奇,你们动手的时候不要忘了弄一些样本送到临安的军器监里去,让军器监的人试着仿制一番。”

  当年北齐之所以能在北疆把北蛮打的抱头鼠窜,这种诸葛连弩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可惜的是,发明这种连弩的诸葛愚去世之后,北齐也失去了制作诸葛连弩的技术,现在北齐剩下的诸葛连弩,都是早些年遗留下来的老物件儿,用一件就少一件。

  不过北齐制不出来,不代表启国也制不出来,临安军器监里头的匠人,本就是启国最优秀的木匠铁匠,这几年时间赵显又不遗余力的发展军器监,导致军器监的整体技术突飞猛进,在各种现代理念的影响下,临安军器监的技术水平是远远超过当世任何国家的,只要能够拿到这种诸葛连弩的样本,赵显对仿制有极大的信心。

  王霜轻轻点头:“末将知道了。”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面前的篝火眼见就要燃尽,赵显随手朝火堆里丢了个木柴,原本黯淡下来的火苗再次旺盛。

  “白日里母亲在淮水沾了凉气,再加上之前又染了风寒,因此生了病,只能先在这个县城养病,等她老人家病好了,再送回临安去。”

  王霜低头道:“末将立刻去给师娘寻一个大夫过来。”

  赵显缓缓的点了点头:“本王的肃王府里养了一对世代行医的姐弟俩,已经让赵慨去带她们过来了,不过这儿距离临安路途遥远,师兄先找个大夫给母亲开几服药。”

  王霜轻轻点头,然后沉声道:“王爷,此次齐人做事太出格了,咱们是不是要立刻给这些齐人一个教训?”

  赵显呵呵一笑:“今日师兄且在这里休息一晚上,等明日天明,本王与师兄一同回徐州。”

  王霜凛然应命:“末将遵命。”

  师兄弟两个人又闲谈了几句,此时夜已经深了,王霜不敢再打扰赵显,给赵显行了礼数之后,躬身退了下去。

  而赵显在王霜离开之后,则是负手回到了里屋,准备好笔墨之后,开始伏在桌案上写信。

  本来这个时候,他应该在回临安的路上才是,因为临时变动,所以临安城里的许多事情,需要他重新安排一遍。

  这一次,他一共写了四封信。

  第一封自然是写给留守肃王府的项樱了,这些日子肃王府的大小事情,都是由项樱在打理,赵显想要继续留在徐州,就要给这位项大公主打个招呼,好让她继续帮着打理肃王府的杂事。

  其中包括了一些执政的“注意事项”。

  第二封信是写给政事堂的谢康,由于要“亲征”的原因,赵显的行程肯定是瞒不住临安朝廷了,而且他在徐州的行动,还需要谢康的配合,包括那道“命令”肃王伐齐的诏书,都要谢康在其中帮忙,才能够顺行下来。

  第三封信是写给驻守临安的林青,信中没有写太多,只是交代了林青要在肃王府附近部署禁军,务必保证肃王府上下的安全。

  而这第四封信,则是送到西陲去的。

  原因很简单,赵显想要这个时候动北齐,就必须要让西陲军看住西楚。

  写完四封信之后,赵显交给赵慨送了下去,然后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轻轻推开了窗户。

  刺骨的寒风毫不客气的吹了进来。

  隆武六年的寒冬,似乎格外漫长。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