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11章 太子爷的办法,众人惊叹(1/5)_风流皇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厚德殿。

  前殿。

  太子发表意见,皇帝询问,丞相附和。

  三省六部的官吏,便都明白了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谁敢唱反调?

  户部尚书上官磐石率先开口,附和道:“微臣同意。”

  工部尚书闫开成,兵部尚书高永昌几人,纷纷附和。

  “臣附议。”

  “微臣附议。”

  这其中,没有吏部官吏。

  因为吏部尚书一直是魏无忌兼任。

  所以今日这事,本就没有什么悬念。

  不过,叶澜天还是想听听叶洵的意见。

  说不定叶洵有什么突发奇想,就能让朝廷少走很多弯路。

  这个时代的科举内容还是可以的。

  科举考试的内容有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

  考试内容以务策、帖经、杂文为主。

  根据不同的科目,来选拔不同的人才。

  要比八股取士强太多了,八股文的唯一用途就是考科举,此外再无实用价值。

  八股文没有诗,词,赋,策,论等文体的那种酣畅淋漓,有的只是晦涩枯燥。

  说句不好听的,八股文风就是啰里吧嗦,空洞无聊无实质的东西,跟政治才能扯不上关系。

  甚至即使在经典之内,还有许多禁忌。

  就连《孟子》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都要予以剔除。

  真乃是,聪明巧智之士,穷老尽气,消磨于无用之事。

  众人纷纷表态。

  叶澜天点了点头,沉吟道:“既然如此,科举之事便定下了,科举时间和方式,你有什么提议吗?”

  反正今日就是定下科举。

  正好叶洵在这,叶澜天便打算就此将此事敲定,敲死,明年就开始实行。

  眼瞅着大夏地盘越来越大,多了达兰扎德草原和河西走廊,今后要治理的地方很多。

  官吏,尤其是地方中下层官吏的缺口很大。

  如今大夏四海升平,为百姓谋福利,吃饱喝足已八九不离十,仕途之路,也该开放了。

  叶洵想了想,沉吟道:“科举分为四次场,两年一个轮回。”

  “第一年春三月,举办院试,由各城主持,读书人均可参加,中者为秀才,第一名为案首。”

  “第一年秋八月,举办乡试,由州府主持,中秀才者可参加,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第二年春三月,举办会试,由礼部主持,中举人者可参加,中者为贡士,第二名为会元。”

  “第二年春四月,举办殿试,由父皇主持,中贡士者可参加,中者为进士,第一,二,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至于考试科目和选拔人数,就由诸位大人去商议吧。”

  “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怎么安排官职,也由诸位大人商议。”

  其实叶洵是想一年来他一场。

  但条件不允许。

  这个时代交通是非常大的难题,比如云南考生,在云南城参加完乡试后,再来京城参加会试,慢一点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