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四十一章 黄金的呼唤(1)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沙子,最恨这种欺压孤儿,伤害良善幼童的人。

  传说,这位明府亲自给开封府的推官、左右都巡检都下过死命令,要求只要有卖报的孩子报官,就要立刻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于是,汴京城内外的好汉,现在看到这些沿街叫卖小报的孩子,哪怕明知道他们的兜里有钱,也不敢动手。

  在十几个人头的教训面前,汴京城内外,再无人敢动这些行走的钱包。

  王大枪自然也不敢!

  “登州掖县发现新的大金矿喽!”

  一个报童的叫卖声,吸引了王大枪的注意力。

  登州、金矿?

  他咽了咽口水,想起了故老相传的登州采金。

  那都不是采金,是捡金子!

  据说现在汴京城的奢遮人家之一的张三果子行的起家人,就是庆历年间在登州捡了三十几两重的狗头金发的家。

  王大枪想到这里,顿时上前,对那个孩子道:“给俺来一份,多少钱?”

  “五钱!”那孩子裂开嘴,笑起来。

  王大枪正要骂骂咧咧,他眼角余光,看到了不远处站在望火楼上的开封府的铺兵。

  于是他立刻笑了一声从兜里数出五个元丰通宝,递了过去,豪迈无比的说道:“给洒家来一份!”

  那孩子接过铜钱,仔细数了一下,然后就从手里,将一份还带着油墨味道的《汴京新报》递到了王大枪手中。

  王大枪接过小报,放在眼前看了起来。

  他自然是识字的——他爹是上四军的天武军的禁军。

  上四军的禁军是大宋待遇最好的。

  而且,他家也就两兄弟,自然舍得出钱送他们去读书。

  毕竟,自真庙之后,国朝人尽皆知——读书人最高!

  汴京的百姓,只要有可能,都会供养孩子读书。

  奈何,他们兄弟不是读书的材料。

  特别是王大枪,只读了几年私塾,就再也读不进去,私塾先生更是骂他榆木脑袋,说什么都不肯再教了。

  话虽如此,王大枪却因此识字了。

  至少看懂这汴京新报的内容没有问题——这也是这份汴京新报能够迅速席卷汴京的原因——只要有基本识字能力的人,都能够看懂!

  这可就太受汴京人的欢迎了!

  将手上的小报看完,王大枪咽了咽口水。

  小报上的内容,叫他心潮澎湃。

  特别是那个叫胡飞盘的所谓评论员的话,让他心神摇动:老胡听说,当年仁庙景佑、庆历时,登州金矿大发,十两、二十两的金子随便捡……现在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发财喽!

  将小报紧紧在纂在手中,王大枪深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的,他终于等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时机!

  “俺就知道,俺这样的好汉,岂能没有用武之地!?”

  现在,对王大枪来说,唯一的问题是盘缠去哪里搞?

  ……

  王大枪的家,在南熏门外的一处河湾。

  这里过去是禁军营地。

  后来驻泊在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