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章 老师,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放弃这_塌房的我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导致所得三元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分子共面性、更强的结晶度、更明显的聚集行为。

  这些特性有利于激子解离、电荷转移和电荷收集。

  正因如此,这个项目研究的难点就是如何获得这种三元共聚物。

  就拿异构单元TTO来说吧,想要合成这种新型Cl-区域异构单元,需要一号化合物,也就是现在孔济元正在做的实验。

  将一号化合物在-50℃下搅拌2小时,然后再次冷却至-78℃,在此条件下,一次加入14.53毫升的Me3SnCl,再搅拌1小时,接着将溶液回收到室温下,并搅拌过夜。

  最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倒入水中,用DCM萃取,获得淡黄色油状物质萃取液,把它命名为四号化合物。

  然后将四号化合物添加其他化学物质合成提取出六号化合物,最终经过四次环环相扣的实验一步步得到新型Cl-区域异构单元TTO。同理二号化合物和三号化合物合成五号化合物,再经过反复提取,添加催化剂等等最终得到TTI。

  这是十分复杂又繁琐的实验。

  若是不知道答案的话,那就只能用试错法了,也就是一个个的试验。

  一号化合物怎么获得?该用多少克3-氯噻吩,四克?五克?还是六克?

  四氢呋喃的剂量又加多少毫升合适?搅拌完后的溶解液又该冷却到多少度?添加多少毫升的n-BuLi试剂?

  当然,这些都可以通过数据推导出公式,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出最佳比例,但这数据怎么来?

  不还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而当这些参数多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试错法绝对能让实验室的科研狗痛不欲生,保底进行数百次实验,上千次是常态,上限则是未知。

  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这显然是对其他人而言,对萧然来说,他的优势则在于所有的实验流程,数据都了熟于心,知道四氢呋喃该用多少剂量,需要冷却到多少度最终获得一号化合物,等等。

  这也正是他实验室才区区五个人,就敢攻克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项目的勇气所在。

  甚至如果他愿意,他能毫无失误一次性研发出来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当然,这么做未免有些惊世骇俗了。

  别人实验了几千次也找不到合适的比例达到最佳性能,你一次就能成功,任谁看了第一反应都觉得有问题。

  所以如果不想被人怀疑,还是老老实实地多做几组对照实验吧,有了足够多的容错,对照数据,你这最终的答案才能说服力不是。

  有了前两个月的实验,萧然觉得时机差不多也成熟了,索性不装了,直接打开存放试剂的低温冰箱,从中取出八号化合物以及十号化合物。

  这是他这三天前就制作好的一批八号以及十号化合物试剂,总共20支,其中就有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