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4章 自负盈亏_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4章自负盈亏

  散了朝会,文武百官自然是各归衙门处理各自手上的公务,皇帝则是回了乾清宫。

  至于朱高炽这个太子,则是回到了东宫,和朱瞻埈聊着关于开海的事情。

  只是两人话题里聊得最多的却不是关于海商的话题,而是匠户。

  既然决定放开海禁,发展海外贸易,这货物的来源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大明的工匠大多都是匠户,是受到官府管制的,所以不解决匠户的问题,海贸的开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明初时,朱元璋沿袭元代的户籍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

  其中匠籍全为手工业者,军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中服役者,称为军匠。

  从法律地位上说,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和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

  匠、军籍若想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

  而且比起农户多多少少还能够种地养活自己来说,匠户的日子要难过的多。

  匠户隶属于工部,分轮班匠、住坐匠二类。

  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府匠作局、院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府匠作局、院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

  匠户应役时,“每日绝早入局”在官吏监督下造作“抵暮方散”,工作十分的辛苦。

  其中有一部分全家都需要入局造作,他们多是原来被俘的工匠或被抑逼为工匠的俘虏,除了官府发给的盐粮和偶尔赏赐的衣物之外没有其它收入,因而生活艰难、衣食不给,常常发生质典子女之事。

  另一部分是工匠自身入局、院应役,得到一份盐粮;工余可以回家和家属一起工作,自行买卖。

  他们多是从民间签发的匠户,其处境比前者好些。但是管理局、院的各级官吏,往往巧立名目,“捕风捉影,蚕食匠户,以供衣膳”。

  所以不论哪一部分匠户所受剥削和压迫都很沉重,只是程度有些差别。

  而且匠户在身份上是父死子继、役皆永充,除了可免除一部分杂泛差役外,正役和税粮并不能免除。

  “……也正因为如此,匠户的日子大多比农户更苦,逃户众多,屡禁不绝不说,更重要的是他们应役当差的时候大多应付差事,敷衍了事,致使朝廷的匠作局效率低下,产出的东西也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匠户是个什么情况,被朱高炽特意叫来的工部尚书宋礼自然是清楚的,出于知道朝廷即将开放海禁,对于匠户政策必然会有所调整的缘故,宋礼也就没有在朱高炽面前隐瞒匠户的情况。

  听着宋礼的讲解,朱高炽的胖脸上也浮现出一丝不忍,随后叹息道:“虽是如此,但朝廷需要有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