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章 此子必能兴国!_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便打算择机将京师迁往北方,因为历代统一王朝的都城大多都在中原,这是基于大一统的必要性,南京城就算再好,可也处于南方,不利于朝廷管控北疆之地!”

  李弘壁抿了一口茶水,道:“其实当年太祖高皇帝于洪武元年,下诏以汴梁为北平,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京平故事,又于洪武二年,下诏在故乡凤阳营建中都,从江南移民中都,都是对于迁都的一种尝试。”

  “但是开封也好凤阳也罢,都是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难以承担京师的重任,于是太祖高皇帝陛下放弃了迁都这两处的打算,但又曾命懿文太子前去考察古都西安,可惜……最后也是颓然放弃。”

  提及懿文太子朱标,李弘壁也不敢多说什么。

  因为这个人,无疑是永乐皇帝最大的底线和逆鳞。

  “所以大明迁都,其实是势在必行之举,那么问题就在于,迁都去什么地方呢?”

  “臣以为,北平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听到这话,朱棣顿时就来了兴趣。

  “为什么?”

  “弘壁你要知道,北疆现在可是军民穷困之地!”

  李弘壁笑道:“原因有很多,而且都很重要。”

  “其一,陛下是靖难靠上位,所以陛下需要将太祖高皇帝的旗帜高举于世,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支持,这是政治上的正确!”

  朱元璋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所以朱棣想要得到天下人的认可,就要一直高举着这面旗帜,继续北伐蒙元,继续北伐鞑虏!

  “其二,我大明外敌,无非就是西北帖木儿国与漠北的鞑靼瓦剌,朝廷为求长治久安,就不得不加大对北疆的统治力度,而北疆之地民风悍勇,特别适合充当抵御游牧民族南下掠夺的坚固城堡,并且北平本身就是边塞重镇,完全可以满足大明向北方地区继续扩张的战略方向,可以作为我大明王师北伐蒙古的前线基地,这是战争优势!”

  朱棣一辈子为什么要御驾亲征北伐瓦剌?

  还不是为了文治武功,为了赢得天下人的认可!

  而他想要北伐,那么就必须加大对北疆之地的统治力度,至少要确保北疆一旦发生战事,朝廷有兵可用可以迅速奔赴北疆战场!

  所以,大明北疆的重要性,对于永乐皇帝朱棣而言,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媲美!

  “这两者,其实都只是于公而言,咱们接下来说说于私的理由。”

  李弘壁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朱棣,确认这厮没有发飙的迹象,这才继续开了口。

  “其一,陛下当年乃是燕王,正是就藩于燕京北平,北平不但是陛下的封地,更是陛下靖难功成的龙兴之地,所以于情于理,北平和金陵相比,陛下都会选择北平!”

  “因为,北平是陛下的龙兴之地,而金陵却是建文的帝都!”

  “其二,就是朝堂政局原因了,陛下靖难功成后,为了稳固朝堂统治,不得不笼络南方士绅,尤其是以江南士绅为首。”

  “可是这对于国朝而言,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北疆之地本就人丁稀薄而且贫寒困苦,朝堂缙绅若全都是出自江南,那要不了多久整个朝堂都会是南方士绅的一言堂,北疆学子再无出头之日,那随之而来的就是朝廷对北疆之地的掌控力急剧下降!”

  “问题就在于,南方本就是人文荟萃之地,科考也成了南方士绅的主场,北方学子能够进入朝堂之人那也是寥寥无几,而朝廷为了维持南北平衡,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迁都北平!”

  “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南京作为陪都,如此一来,国朝政治中心将会是北京,经济中心则是南京,我大明施行两京制,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两京制!

  李弘壁终于说出了他的最终目的!

  朱棣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看向了姚广孝。

  这位当世顶尖智者,笑呵呵地转动着念珠。

  “陛下,此子必成能兴国!”

  「今日第五更,日万成就达成,兄弟们多多支持呀,万分感谢!」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