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49章 如来_老子你高攀不起叶凡(叶凡陈婉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恶行,以及对于将来所要受到的果报,无知而无所畏惧,沉溺于欲望和恶习之中。佛陀慈悲,以自身经历的食马麦、遭诽谤等事,为众生现实说法。并详细解说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皆是往昔作恶所感(参阅《佛说兴起行经》)。以令众生明白因果不虚之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回心自证永恒法身。

  慈悲的佛陀对众生的爱护无微不至,所教化的对象,不分贫富贵贱、种族信仰一律平等,使得归依的弟子日渐增多,于是便有了僧伽(僧团)。而在佛陀的弟子群中,却有着种种贤圣不肖的分别。故而佛陀制定了戒律,并时常教诫弟子有关持戒的重要性。

  《楞严经》云: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

  正是戒,维系了僧团的清净,个人遵照戒律而行,过着法制的生活,佛陀又规定每半月布萨诵戒一次,集合说戒,使诸比丘都能在清净戒法中长养善心,长行梵行。

  涅槃

  就这样说法度生49年,因缘将至。亦是为令众生于佛法中生珍重心,进而实践解脱之道,佛陀于年八十垂般涅槃。临涅槃之际,所有的众生都悲啼号哭,声闻、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都来集会,佛陀以大悲心开导大众,佛性常住真实无变,及常乐我净等义。又开示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都当得成大觉佛果,并广说与涅槃有关的一切菩萨法义。针对阿难所提出的四个问题,开示弟子们,在佛入灭后,要以戒为师、以四念处安住、以默摈置之调伏恶人、在一切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令人起信。叮咛弟子,护持净戒,常当一心,勤求出道,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云: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每一尊佛皆示现八相成道之修证历程。而大乘之说法,有住胎,无降魔;小乘之说法,则有降魔,无住胎。此乃大、小乘八相成道之别。

  释迦牟尼佛曾于法华会上开示大众:「我成佛以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劫。从是以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国,导利众生。」故知,释尊早已成佛,然为度化众生,故于此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

  释迦牟尼佛为觉悟真理之圣者,其证悟乃自身之精进修行所成就,非外物所赐予。从释尊示现于人道修行而至成佛,故当确信:「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为佛弟子,若能具足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