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8章 失败的招揽_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育。而隋唐开始推行科举考试后,贵族阶层对于官职的垄断地位一下子被打破了。然后,贵族就成了华夏封建王朝里比较尴尬的存在。

  同样的爵位,待遇在欧洲和华夏天差地别。比如,唐朝时候,一个国公虽然最高可以封万户,但实际最多有千户,这就是所谓的实封。而那所谓的“万户”,只是虚封,荣誉高于实际。

  而在欧洲,一个公爵,除了那些不受宠的,很多公爵之下,都有几十万人。几万、十几万户的封臣百姓,那是正常的。即使是男爵,像马林这样的,现在治下人口有万,有几千户人家,比华夏的公爵都要实惠。因为,华夏的公爵,实封最多1000户。而且,即使有千户食邑,也只是有收税权,没有管理权。

  可以说,华夏同期的国公,实惠也未必比得上同期的欧洲有实力的有封地的男爵。当然,也不能这么说。因为华夏和欧洲农业生产力上的差距,导致即使田亩数差不多,但华夏的田亩的产出,比同期欧洲收益要大得多……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就是因为华夏平民读书人多,加上科举制度的出现,贵族的重要性极大地降低了。

  但是,古代华夏君主可以有条件从平民中挑选人才,而欧洲却不大可能。因为,欧洲的教育,基本被贵族和教会把持了。绝大部分的有文化的人,不是贵族就是教士。

  而教士是教会的人,马林无法招揽。至于那些贵族,更不用说了。也许,那些公爵、伯爵什么的,比较容易招揽那些有文化的贵族。但是马林区区一介男爵,想招揽有才华的贵族子弟——简直是做梦……

  不过,据海德尔所说,像他毕业的科隆大学,虽然大部分都是贵族子弟和教士,但也是有少部分平民子弟的。这些平民子弟,一般来自商人家庭,或者乡下有钱地主的家庭。

  而且,这个年代,很多贵族子弟上大学,未必是靠着实力考进去的,而是靠着家里的关系塞进大学的。但那些平民子弟,却基本都是凭本事考进大学的。因此,能读大学的平民子弟,基本都是有才华的人。

  为此,马林动了心思,在半道上转了个弯,去了科隆,准备拐骗几个平民大学生为自己效力……

  来到科隆城后,马林先是拜访了生意合作伙伴莱特,然后,通过莱特的关系,派人打入科隆大学了解情况。

  之后,在礼拜天中午(礼拜天上午大学生也是要去教堂做祷告的),马林拿出一个巨大的写着“招聘”字样的木板,竖立在了科隆大学法学院平民宿舍区门口,并搬来一张桌子,正儿八经地开始准备招人……

  没想到,马林这个举动太过超前了,为时代所不能接受。所以,中午时分,来围观的大学生很多,但就是没有上来应聘的……

  连续等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