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六章 第一堂课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还有12个是从师专地理专业转过来的大一、大二学生,也就是说,现在的地理系三个专业总共就58个学生。

  陆陆续续有学生走进教室,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最后一个学生踩着点跑了进来。

  上辈子练就的一双火眼精金,都不用点名,傅松就知道人都来齐了。

  尽管如此,名还是要点的。

  对于傅松来说,点名是一种仪式,更是老师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同时,点名也是一种了解学生的方式,总不能一个学期课程结束后,还叫不全学生的名字,这样的老师是不合格的。

  但还有一点傅松是绝对不会公开承认的,点名还是一种取乐手段,每当在花名册的某个名字后面用红笔画上×时,傅松心里就会有一种报复成功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老子的课你都敢不来上,反了天了!

  你不给老子面子,老子管你死活!

  你让老子一时不痛快,老子让你一世不痛快!

  打开花名册,傅松面无表情地说:“现在开始点名。”

  “鲍帅。”

  “到!”

  “邓广武。”

  “到!”

  ……

  点完名,傅松转过身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上“傅松”两个字。

  “我叫傅松,这个学期将和在座的58位同学一起探讨、学习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名字大家都看到了,只有六个词。”

  转过身继续在黑板上写字,“人、生产力、地理:过去、现在和未来”。

  “很简单的六个词汇,对吧?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六个词汇看着简单,但放到一起却一点都不简单。”

  “可能有同学会说,傅老师,人是生产力的一种重要要素,你为什么把人跟生产力并列?在座的有没有人有这样的疑问?”

  “没有?”傅松摇了摇头,这届学生不行啊,洞察力太不敏锐了。

  “人固然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但人是有主观性的,人的主观性来源于什么?中学政治课上肯定讲过,主观性来源于自我。人的主观性有什么表现形式?政治课上也有讲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知,认识世界。”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人的自我意识特别是认识世界能力和角度也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作出这样的推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当然也对地理的认识不断变化的。比如说,工业革命前相当长时期的农业文明时代,受限于生产力的落后,人类的活动半径……。”

  ……

  “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阶段,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对地理空间的认知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同时,人的认知的变化,又反过来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人、生产力、地理空间这三者之间具有一种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这就是我们这门课要探讨的内容。”

  “这门课分为三个章节,每个章节4个星期8个课时。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讲过去和现在,这门课中的过去和现在分界点是二战结束。这两部分的授课形式是我讲,你们听。而第三章的授课形式是我听,你们讲。”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