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3章 戏剧性的转折_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42年4月,美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哈尔西海军中将的指挥下,搭载16架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轰炸日本东京、神户等地,虽然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但刺激了日本神经。日本认为这些飞机来自中途岛,所以准备发起中途岛战役。将美军在太平洋上的这个基地给拔掉所以日本军部准备先拿下中途岛,再图缅甸。

  这样一来,缅甸的战火就熄灭了下来。华夏远征军见日军不再进攻,而是固守缅甸南部,还加强了防御工事的修筑,已然明了,日军是想暂时稳固一下阵地,等结束太平洋战事,腾出手来再增兵对付缅甸的远征军。

  这样一来,原来计划进行的平纳满会战就不得不搁置下来,因为日军根本就不来了。远征军大规模入缅,主要是从华夏本身战略利益出发,华夏在缅甸最重要的利益所在即保卫缅甸南部的仰光出海口,以维持较为便捷的海外物资输入的运输线。本来委员长的打算,就是守住曼德勒,现在这一目标却在日军停止进攻的情况下达到了。曼德勒扼缅北之咽喉,为缅北广大地区之屏障,同时,又是华夏经缅北西向印度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保卫曼德勒,既可使缅北地区充当华夏大西南地区的缓冲,使大西南地区免受日军的直接威胁,又可保住华夏经缅甸至印度的对外通道,维持获得外援的间接途径,符合华夏的战略利益。也就是说,仰光失陷后,守住曼德勒,即是华夏在缅作战的最大利益目标。

  既然战略目标达到了,远征军又是独扛缅甸抗日大旗,在兵力上远远不如日军,就没有必要马上进行反击。因为一旦发动了反攻,就再次陷入了孤军作战的泥潭,万一失败的话,就连曼德勒以北的缅甸北部都保不住,那样将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委员长和李宗人的意见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暂时按兵不动,根据形势发展再做决定。

  但是有一个人却站出来反对了没错,这个人就是美国将军史迪威。因为华夏远征军跟日本人在缅甸停战了,这对美国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现在日军正在太平洋上和美国较量呢,美国方面暂时是处于下风,被日军接连打得几无还手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华夏方面能够拖住更多的日军,或者说吸引日本军部的注意力,那么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压力就会小很多。但是现在缅甸停战了,日本就会集中精力对付美国。

  另外,这位新任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想法一开始就和委员长有很大不同。史迪威对华夏之行雄心勃勃,他不久前还曾在日记中写道:“现在我不必每天早上在惶恐不安中醒来,搞不清楚我究竟能做些什么来证明我的存在价值了。那种日子实在难以忍受。”可见,史迪威一开始就没有把其在华夏的位置限于参谋长地位上,指挥军队建功立业,为美国谋取更多利益,是史迪威衷心追求的目标。

  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