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7章 文姬的命运_三国之模拟城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下来,酒杯虽然没有破碎,却无端浪费了某城主刚刚斟满的酒水,地上湿了一片。

  卢植此时怒发冲冠,面色涨得通红,脱口道:

  “我也听说过那卫家公子,虽然长得一表人才,并且颇有些才气,可是自幼体弱多病,一年里少说也得在床上躺上三、五个月,这样的病秧子死便死了,如何能够怪罪琰儿!真是岂有此理!”

  以卢植和蔡邕多年的交情,爱屋及乌之下,自然对蔡琰也视为掌上明珠,现在蔡琰无端受此责难,卢植如何能够不怒?

  “子干无须动怒。卫家刚刚死了公子,心头有些怨恨也是必然的,琰儿现在受些委屈倒也没有什么,相信过段时间就会好起来。”蔡邕忙劝解着卢植,但这位大儒自己其实对此事也未能释怀。

  “是啊,卢先生何必与那些人一般计较。丈夫死了就可以讲是女人克夫,那么妻子先死怎么没人讲其夫君碍妻?此次蔡琰小姐虽然受到一些责难,但总好过嫁入卫家后,那病怏怏地卫仲道突然暴毙来得强上百倍!现在受点委屈,却不用日后守活寡,蔡琰小姐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幸福。”

  插话的,却是已经好一阵没有开口的阿牛,卢植和蔡邕均是一呆。不得不承认,阿牛的这番话引起了两人的共鸣。

  在汉末、三国时代,女性的地位是无法与现代相比的,对女性的压迫多不胜数。象这次卫仲道的“病”死,虽然不关蔡琰什么事情,但仍然有“克夫”的嫌疑。可阿牛反倒认为这样才合情理,尤其是“碍妻”一说,虽然蔡邕觉得有些离经叛道,但这一观点的新颖,却没有任何人能够否认。如果这番话用在别人身上,蔡邕恐怕会认为某城主不通“圣人之道”,但现在事关爱女蔡琰,蔡邕顿时觉得十分有理,为此,这位大儒不由得多看了某城主几眼。

  “这个郑阿牛,要么是惊人之语,要么是奇谈怪论,还真是难以琢磨。不过这些理论虽然大胆不羁,不合常理,但细细思量,也未尝没有道理。”蔡邕心中对阿牛的看法,又好了几分。

  “不错,那卫家的药罐子死便死了,切不可让我们的琰儿受委屈!明天我就要离开洛阳了,难道伯喈还不舍得让琰儿出来一见吗?”卢植笑道。

  蔡邕拈须一笑,“子干明天远行,琰儿自然会来跟他的卢伯伯告别,省得你将来拿此事挤兑我不通人情。”

  两人对视一眼,同声大笑。只是这样的笑声里,有着太多的悲怆与无奈,卢植这次离开洛阳并非出于他的本心,而是被逼无奈之举。

  当卢植和蔡邕为好友的离别而感伤的时候,某城主却浑然未觉。两位大儒的交情并不是阿牛关心的,这厮此时在意的是:蔡琰几时来?

  阿牛的等待没有持续多久,几分钟之后,蔡琰便出现在了屋内。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