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二十三章 突发情况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商家也感受到了压力。

  像东花市料器厂就跟宁卫民说,料棍儿的原料管得严了,连可调剂价都买不着了。

  街道牛主任也束手无策,找不着门路。

  还好存了些原料,能再坚持仨月,不过之后恐怕就会影响产量了。

  张士慧也跟宁卫民汇报,说糖业烟酒公司的黄经理打了招呼,说这阵风过去前,恐怕没法再给高档烟酒了,他们之间的协议只能先搁置。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啊,这种警示到了宁卫民这儿,由不得他不过脑子好好琢磨琢磨。

  尤其是报纸很快又登出了消息,说煤炭一案,京城执法机关顺藤摸瓜,继续去异地查案追责。

  连带着京城周边的城市地区,也依次开始了类似的打击活动,眼瞅着要把这股风刮向全国。

  宁卫民就更是吓得一个激灵。

  为什么啊?

  倒不是他也参与了这种不法行为,而是他突然有了个警醒,这么个查法既然不是开玩笑。

  那好多人接下来就会想方设法处理首尾,社会上的资金就必然趋紧,那么会不会影响邮市呢?

  想到这点后,宁卫民专门去了一趟坛宫,结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现。

  因为不但许多本地的老顾客都面带了隐忧,而且他们彼此间还在传言,说某某跑路了,某某躲事儿躲到外地去了。

  许多人都在合计,在讨论。

  这倒卖物资,买卖合同的事儿今后还能不能干了?

  到底会不会一查到底?

  于是这天回去,宁卫民几乎就一宿没睡。

  他越琢磨就觉得危险越近,越琢磨就越觉得邮市会受影响。

  没错,虽然对于他来说,清清楚楚掌握着第一次邮票牛市的转折的关键时间节点。

  那应该是随着4月5日,“梅花”邮票和小型张发行,开始冲向本次行情的顶峰。

  然后又随着5月24日“熊猫”邮票和小型张发行,开始渐渐消退热度,从此迎来了两年低迷时间。

  但他却从没有过基于资金的角度,解读过这次邮市行情的终结。

  从没去想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时间节点。

  虽然“熊猫”小型张加大发行量的消息后来一直被人认为是行情结束的导火索。

  但邮市真的就那么脆弱吗?

  全国人民连1266万发行量都扛不住?

  按票面价值三元算,连四千万不到。

  而且别忘了,熊猫发行当天是涨了的,后来传出消息才跌了。

  也就是说资金已经消化了很大一部分的熊猫,后面所增加的发行量真有那么可怕吗?

  这么一想他就有了全新的思路,看得越发通透了。

  要知道,这次邮市很明显是随着京城的城市改造开始爆发的。

  这个现象是前提,就是银行放水,社会资金量多了,许多搞建筑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掺和进来了。

  那关键问题就来了,建筑这行当里面能没有“倒爷”兴风作浪吗?

  那倒爷什么钱都挣,能没有人去邮市里炒邮票吗?

  所以说啊,牵一发动全身,炒到高位的邮市就靠资金量撑着呢。

  只要有人一撤退,就会是兵败如山倒。

  谁能说熊猫小型张发行的先涨后跌,不是和倒爷有关的资金在试图自救。

  然后又因为邮政部门增大发行的消息,自知自救无望,不惜代价疯狂出逃,才引发的全线崩溃呢?

  甚至不妨往更远处看看,就连长春的君子兰,这维持了长达三年的泡沫。

  是不是也是因为严查倒爷之风刮到了长春,才会在今年6月7月间被破裂呢?

  从时间上揣测,太有这个可能了。

  宁卫民琢磨到这已经足够了,他都不用找确定性的实在证据。

  只需逻辑上贯通,只需知道大概率会发生这样的事儿,就足够了。

  那接下来他还做什么还用说吗?

  与其给别人机会跑路,不如自己先撤了梯子。

  反正也就差最后的二十天了,别被贪心埋里头才是真的。

  什么都不想了。

  就一个字,卖!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