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四章 治世之策_带着名将混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嘴皮直哆嗦。然而,就在他准备告罪求饶的时候,董卓却忽然开口道:“田主薄,你说的不错!”

  “田主薄这也是福灵心至,一语中的,可谓良才。”李儒也笑盈盈地夸赞了起来。可惜的是,平日李儒阴冷惯了,这一夸赞反而令田仪又多了几个哆嗦。

  “编户齐民、度田均给之后,董公便为万民之首,天下归心。之后改革税赋、轻徭薄役方能顺理成章,日后但有问题,皆可应时而对。总之,待天下晏然,民乐丰足时,谁人还能动摇董公地位?”

  何咸这些话,说到底还是老生常谈。不过,世间之事也大多如此,越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越是极难完成的大事儿。

  好在他此番提出的解决方案十分有针对性,又自成体系,还是令一旁的李儒、田仪等人频频点头。

  尤其李儒,听闻何咸这番规划甚至还举一反三,开始试着同何咸讨论道:“悉文,你这治世之道的确独辟蹊径。然董公毕竟边塞武人,不得朝臣之心,若想达成如此盛景,必然举步维艰。尤其此举可谓为天下先,贸然行之必然凶险更甚。不知此事悉文可有见教?”

  何咸又一次笑了,不是他得瑟,而是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个伪命题:“李郎中,世间万事都知易行难,属下这治世之策,也不过为董公多提供了一条道路而已。其中过程的种种,远不是我们在此闭门造车能推算出来的,而是要扎扎实实做出来的。”

  李儒自然不可能被何咸如此忽悠过去,不过不待他继续开口,何咸便已伸出手阻止道:“至于李郎中所说那些,属下也有中庸圆滑之道。王朝自建立也有千年历史,不说周礼传承,便说春秋百家争鸣,先贤其实也早已将解决之道辩论出来。尤其孝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更是为那些士大夫们套上了政治道义的枷锁。”

  “排除儒家‘天人感应’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整个儒家精要还是讲究以仁德治理天下的。士族家中那些大夫,也都信奉这一套。从这一点来说,士大夫当中有很大部分是值得我们争取的,可以利用的。故而,士大夫以出身来攻讦董公,董公亦然可以春秋古礼、儒家理念反击那些士大夫。”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李儒眼中神光跳动,他听出了何咸这番话里的狡黠。

  “不错,就是这样。”看着董卓那一脸听不懂,感觉快要生无可恋的模样,何咸干脆白话直说:“士大夫会以传统、祖制、前朝惯例故事来针对我们,那我们自然要以他们坚守的东西来反击。只要我们的主线政策不动摇,那在此期间找出玩儿这些玩得很溜的士大夫,让他们相互攻讦,董公自然可稳坐钓鱼台,隔岸观火……”

  “很溜?”别说董卓,就是李儒也不可能一时听懂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