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八章我在七十年代教孩子52_快穿之我靠养娃走上人生巅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推。

  骄傲又感慨地介绍:“这就是我跟各位领导提过的宋老师和小喻同志!”

  “过去两个月,要没这两位,咱们巡视组工作的推进想必要困难许多啊!”

  几个领导打量了几秒,赞许地点了点头。

  点完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倒是不说话了。

  宋郁华跟喻远两个一眼看出这帮领导眼里的犹豫,对望了一眼,挑了挑眉:

  “领导有话直说。”

  领导不好意思说,老王来说:“宋老师,是这样。”

  “宋老师改编的这些样板戏,咱们县里的意思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推行到底下这些路不见路桥不见桥的小山村里。”

  宋郁华听完立马笑了:“这有什么的,领导尽管用。”

  清水村有个彩月妈杨杨爸,那些闭塞的小村庄里还不知道有多少比这俩还缺德的玩意儿。

  她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有限,县里直接强制规定推行,推行的范围肯定比现在要广,效果也比现在好。

  老王继续:“不光是样板戏的事儿,还有咱推行的高考教育金的事儿,这县里也都听说了………就想着能不能以县里的名义直接设立一个面向咱们整个县的教育金。”

  老王说到这儿也有些不好意思。

  国家恢复高考,开始重视人才,这高考教育金的推行正好就是顺应国家号召的一个新策略。

  这帮领导一碰头,觉得还挺行,就起了这么一个心思。

  这往功利了说就是把人宋老师的功绩给分了过来。

  一个大县,政策推行靠一位老师的先进思想,说出来这帮领导确实有些难为情。

  “不过宋老师放心,咱们上报的时候肯定把你放头一位,不会盖过你的贡献!”

  可宋郁华听到这儿心里倒是一乐,这提议正中她下怀。

  跟样板戏一样,她一个人能力有限。

  依靠县里,至少孩子们的教育金不用她掏空家底地顶上,能救助到的孩子也会比现在更多。

  至于分不分功绩这事儿,她也没放在心上,就跟做好事扬名一样,只要干的是实事儿,领导们办事儿不亏心,就该他们的。

  更何况她只在这个小世界活短短几十年,接力棒总要交到下一代手里。

  由上边接过,再好不过了。

  她连忙笑着摆了摆手:“不打紧不打紧,也是好事儿。”

  听完,领导们齐齐松了口气。

  宋郁华跟喻远对望一眼,心里也落了定。

  领导跟整个巡视组一回去,以清水村为试行点,面向整个县的高考教育金当天就立了项。

  就跟领导答应的那样,项目创始人头一个名字就写上了宋郁华。

  主要贡献人也添上了喻远和一整个巡视组。

  隔了两天,几个样板戏开始进行全县推广。

  临近高考那几个月,不断有其他村子的人到清水村和隔壁几个村子取经。

  原先不乐意的几个妈被团团围住,一帮人虚心求问这句怎么唱,那句怎么断。

  问着问着,答着答着,突然也来了奇奇怪怪的骄傲感。

  外边热热闹闹,高考也悄然而至。

  这一年的高考,宋郁华送走了武子,送走了其他四个孩子,送走了一批知青,也送走了喻远。

  第二年高考,宋郁华送走了剩下的杨杨,彩月几个孩子,也把自己送进了省师范。

  离开清水村的那天是个难得的大晴天。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