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 岳阳楼记_大宋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一些。

  “备上笔墨!”赵德昭大喝一声。

  文人雅集之所,笔墨纸砚之类自然是现成的,很快就有仆役上来摆上案几,铺陈了纸笔,赵德昭更不思索,提笔疾书。

  “开宝八年春,虞公谪守巴陵郡,不逾月,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适逢余统兵过境,会于岳阳楼,颇生感怀,故而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跟赵德昭在宫学里背过的《出师表》一样,都是中学语文课要求必须背诵的名篇之一,赵德昭稍稍改动了篇头几句,以应合当下的情景,余下词句只需要按照记忆写就,几乎毫不滞碍,看在众人眼里,那便是才思敏捷之极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范仲淹的这篇名作词句优美,气象恢宏,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赵德昭自己写起来便觉得很带感,那些宾客都是擅于词章的识货之人,那就更不必说了。

  他们纷纷挤在赵德昭的身后,每当写下一句,便发出一声惊叹,到得后来因为过于震憾,以致连惊叹叫好都忘了,只有一阵一阵倒吸抽气的声音。

  身为主人的虞白起初还自矜身份,安坐在主位,到后来也终于没能忍住好奇,凑近过来瞥了一眼,整个人便如同魇住了一般,仿佛变成了一具泥塑,两眼呆呆地盯着赵德昭的笔锋。

  赵德昭稍稍停顿了一下,转过头冲着虞白微笑了一下,然后加紧落笔收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然则何时能乐耶?”

  “其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噫!微虞公其人,吾谁与归?”

  全篇最后一句点题,赵德昭除了自况志向高洁以外,顺便还把虞白加了进去,狠狠捧了他一把。

  写完搁笔后,全场沉默片刻,紧接着发出一声哄然叫好。

  “虞公,本王的这篇文章,您觉得如何?”赵德昭看向虞白,含笑问道。

  虞白恍若未闻,他满脸通红,呼吸急促,两眼发直,目光直勾勾地盯着案几上的那篇文章,仿佛是得了什么癔症似的。

  “虞公?”有人觉出不对劲儿了,轻轻推了他的胳膊。

  这轻轻一推,虞老头居然整个人立足不稳,咕咚一声,一头栽倒在地。

  “虞公!”

  众人一声惊呼,纷纷围拢过来,又是掐人中,又是喊着取热水,还有急喊叫大夫的,一时间弄得本就局促狭窄的楼阁之中满堂大乱。

  “虞公这是起了痰气吧?”

  “胡说!虞公这是惊喜过度!”

  “你才胡说!就是过于惊喜,这才起了痰气!”

  赵德昭哭笑不得,他没想到虞老头这么一个敢在朝堂大殿之上跟天子叫板的人,居然是如此经不起吹捧,看来也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货,但要真是把人弄出好歹来,算谁的啊?!

  众人七手八脚的救助帮忙下,没等到大夫赶到,虞白便悠悠醒转了过来,他立马强撑着站起,朝着赵德昭深深一揖到底,双眼满含热泪。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