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皇帝可以不讲理_大宋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毕竟是我大哥的嫡传贵种,多少总要有点道行的,那也不足为奇。”

  “是,是。”王继恩附和了两句,随即奉承道:“他固然是有一丁点微未道行,但是跟王爷您的雄才伟略一比,那就是萤火比拟皓月,不值一提!”

  赵光义大笑了两声,随即起身送客,嘱咐道:“以后尽量少来我府里,万一让皇城司探到了,我大哥那里不好交待。”

  历朝历代,宗室亲王私下结交内臣,都是极犯忌讳的事情。

  因此两人每次见面议事,都做得极为隐秘。

  而皇城司,便是一个直接听命于皇帝,专门探察朝臣公卿动向,监视文武百官的特务机构。

  ……

  赵德昭在府邸中闭门不出,一连好多天,每日窝在书房读书。

  读的当然不再是春宫图册,而是“诗云子曰”,也即是经史子集之类的正经典籍。

  不管读进了几个字,那也是“像不像,三分样”,至少有个虚心向学的样子不是?

  赵德昭很确信,就算这些天自己没进宫汇报过,老爹也没派使者来查问过,但皇帝老爹也一定有办法知道自己每天在干嘛。

  这并非是赵德昭就爱装这个样子。

  甚至,也不是他觉得赵匡胤偏爱书生,生性就受用这一套儿。

  而是听了自己老爹讲授治国之术后,赵德昭受到了启发——要想拨乱反正,那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原先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残暴荒唐,不务正业,喜爱游荡,尤其不爱读书。

  说白了,就是一个喜动不喜静,特别爱折腾,人憎狗嫌的主儿!

  那么,已经洗心革面的自己,就必须是反过来的——

  能静心,能读书,能致远,能宽仁待人。

  所做所为,如果不跟以前大相径庭,怎么让老爹相信自己已经真正痛改前非,积极上进?

  就算装得过度了一点儿,那也不会有什么大碍,老爹不都说了嘛?

  “矫枉必须过正!”

  ……

  到了闭门读书的第十四天,赵匡胤似乎终于是想起了自己的这个儿子,他从宫里派人过来给赵德昭传了句话:“闷在府里读了那么多天书,出来打猎踏青,散一散心。”

  赵德昭扔下书卷,一跃而起。

  足踏黄金蹬,骑上名驹宝马,挎上银雕弓,策马轻驰出府。

  前世的老赵自然是不会骑马的,所幸今世的赵德昭还没有不学无术到,连马都不会骑的地步,因此肌肉记忆还是在的,只是策马慢跑一阵,他便很快适应了。

  赵德昭打马快要走出巷子,忽然想起了什么,便调转马头,径直离此不远的赵德芳府邸驰去。

  ……

  东京郊外,皇家猎苑。

  赵德昭带着幼弟赵德芳策马慢跑,赵德芳身量不高,骑的是一匹毛色漂亮的小马驹,那是宋皇后亲自给他挑的。

  “哈哈,二郎,我叫你一起打猎,你怎么把三郎也带出来啦,他年纪还小,能打什么猎了?”

  赵匡胤勒马立在高坡上,朝着策马而来的赵德昭兄弟俩喊道。

  赵德芳不服,大喊:“爹爹,孙仲谋十八能射虎,我都十五了,射几只兔子总是可以的吧?”

  赵德昭笑了笑,一眼瞥见一名骑士纵马驰上高坡,在赵匡胤身侧勒住立定。

  两骑居高临下,俯瞰原野,端的是雄姿飒飒。

  那一骑正是他的二叔,晋王赵光义。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