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家事国事身后事_大宋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五个儿子大开府邸中门,一起出门迎接,五个大汉在阶下站成一排,煞是壮观。

  这个迎接规格,可比刚刚迎接赵德昭要盛大隆重得多了。

  至于刚刚挡住了赵德昭的不便之处,当然也就不再是阻碍,薛居正的儿子们没有露出任何为难之色,也没有推三阻四,直接就把老爹叫醒了。

  “王爷大驾光临,老朽卧病在床,不能起身相迎……”

  卧房里,薛居正在儿子的帮助下,勉强坐起身来向晋王赵光义致意。

  赵光义摆手示意薛居正不必多礼。

  “您是朝廷耆老,正该好生休养,保重身体。”

  薛居正神色平静,淡淡道:“休不休养的,也没什么分别了,老朽岁数到啦,两眼一闭就了了账,只是还有些事放不下……”

  赵光义探身,轻声问道:“薛公放不下的,是家事还是国事?”

  薛居正坦然答道:“都有。”

  赵光义沉默不语,眼睛左右看了看。

  薛居正的几个儿子会意,立刻退出房去,并且紧紧带上了房门。

  赵光义站起身来,在薛居正床前踱了两步,忽然轻笑道:“薛公的心意,可否容本王猜上一猜?”

  薛居正没有接腔。

  赵光义自顾自继续说道:

  “放不下的家事,是指儿子们的前程不明。”

  “放不下的国事,是指我大宋储君之位一直虚悬,不利于朝野人心安定。”

  “这两件事,本王猜的不错吧?”

  薛居正垂下了眼睑,低声道:“不错。”

  赵光义走到薛居正床边,俯下身子用极轻的声音在他耳边说道:

  “本王这里有个法子,薛公所放不下的身后家事与国事,便可以一并解决。”

  “只需薛公给圣上呈上一道奏章即可。”

  赵光义说了这两句没头没尾的话,便闭上嘴不往下说了,话不必说透,点到即止。

  他相信薛居正这样的聪明人,一定能听得懂。

  薛居正脸露笑意,他确实听懂了。

  晋王这是要他在临死前,向圣上呈递一道请立储君的遗章。

  这个“储君”,当然是指晋王自己!

  只要薛居正这么做了,晋王便会领他一份情,会在他身后照拂他的几个儿子,发给官身、安排前程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家事国事,一并解决。”

  薛居正有五个儿子,俱都才具平庸,只有长子按照朝廷定例,得父荫有了官身,其他四子俱是白身,儿子们的前程问题,正是薛居正很放心不下的一桩家事。

  “王爷,您也太看得起老朽了。老朽退任多年,早不在朝堂为官了,眼下不过是一介教书的夫子罢了。立储是何等大事,哪里由得老朽置喙呢?”

  赵光义摇了摇头,缓缓说道:

  “薛公何必过谦!”

  “您是朝廷耆老、博学鸿儒,素来德高望重,品性方正,是朝野万众景仰之人。宫学何等要紧,圣上能把您派到宫学做夫子,本身便是对您的看重与信赖。这道奏章不由您来上,更有何人合适?”

  他顿了一顿,又说道:“即便事不能成,本王也一样深领薛公的厚意!”

  说完,赵光义一揖到底。

  以他的尊贵之身,能对薛居正做出如此礼节,可以说是万分之诚恳。

  多年以来,赵光义的“准储君”地位稳如泰山,朝野上下都把他这个晋王兼开封府尹,视作没有正式册封的“皇太弟”,赵德昭和赵德芳这两个皇子,也一直没有表现出值得重视的威胁性。

  因此,赵光义原本是不必打这个主意了。

  但是近些日子以来,形势却起了一些变化……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