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议和与臣服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嗣昌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次日的早朝上面,诸多的文武大臣,几乎都是赞同后金鞑子臣服的,没有表态的很少,要知龗道参与早朝的,都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员,这些人大都表态,意味着议和的事情,完全确定下来了,其实朝廷诸多官员都是看皇上是什么态度的,内阁商议的事情,不可能保密,众人自然知龗道如何的选择。

  确定接受后金鞑子臣服的事情之后,杨嗣昌很清楚,自己也要做好准备了,他这个内阁首辅,不要想着继续发挥作用了,自觉一些,早点辞去内阁首辅的职位,不自觉的话,就等着皇上找到原因来让他退下去了。

  杨嗣昌内心是冰凉的,他忠于皇上和朝廷,并非想着让苏天成坐大,朝廷继续征伐后金鞑子,其实也是有太多好处的,一方面可以名正言顺,剿灭后金鞑子,是所有人都支持的事情,有利于树立皇上和朝廷的威信,另外一方面,江宁营剿灭后金鞑子,实力肯定是要遭受损失的,等到后金鞑子真正被剿灭了,江宁营损失一定惨重,那个时候,来清算苏天成,比现在容易很多的,最龗后一个方面,皇上和朝廷与孰轻孰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颇,其实苏天成还没有真正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后金鞑子存在的威胁,已经有很多年了。

  杨嗣昌最大的感受,还是苏天成的远见卓识,居然能够提前预料到后金鞑子的动作,能够准确把握皇太极的心思,而且能够以大局为重,反对朝廷与后金鞑子议和,主张彻底剿灭后金鞑子。

  内心里面。杨嗣昌比较了皇上与苏天成认识上面的差距,他有着很不好龗的感觉,尽管说皇上迫不及待的想着后金鞑子臣服,想着腾出手来对付苏天成,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皇上的能力与睿智,的确比不上苏天成。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改朝换代的事情,也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万一到了那一天,就看天下的读书人做出来什么样的选择了。

  费劲千辛万苦来到大明京城的贾吉涵,终于能够安然无恙的回到沈阳去了。

  回到沈阳的贾吉涵,得到了最大的奖励,被任命为吏部的汉人侍郎。这等于是一步登天了,而且贾吉涵也成为了济尔哈朗领导下的和谈成员之一,可以预龗见,未来的贾吉涵,完全能够替代范文程的位置,还将会比范文程做的更好。

  贾吉涵带回来了好消息,皇太极高兴之余,身体也康复一些了。

  最令皇太极高兴的事情。并非是和谈的本身,而是这件事情背后折射出来的东西。按照道理说,大清国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这个时候,大明朝廷若是倾尽全力,继续进攻,皇太极根本不敢保证抵抗有作用。如此有利的机会,被大明朝廷放弃了,这只能够说明,大明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