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零九十章 人才难得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感谢我在青藏高原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魔盗团的打赏,谢龗谢了。)

  京城里面的情况,苏天成还是能够知龗道一些的,这源于渠清泽在京城建立起来的暗线,也得益于朱审烜在京城留下的一些关系,登州距离京城不是特别的遥远,得到消息的时间也是很快的,故而京城里面的绝大部分动静,苏天成都能够掌握。

  朱审烜、鹿善继和徐尔一等人,相继被迫致仕或者是软禁之后,苏天成就完全明白了,朱由检开始动手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苏天成特别要求渠清泽,加强对京城方面的暗线运作,必须要掌握诸多的信息,至于说后来在洪承畴、渠清泽等人面前,明白了志向之后,渠清泽自然明白京城方面情报的重要。

  想要推翻朱家的王朝,想要使大明王朝真正的振兴起来,必不可少的是人才,这是颠扑不灭的真理,偏偏在这方面,苏天成运作不是特别的成功,曾经办起来中兴学社,可惜后来因为孙承宗的逝去,学社的规模慢慢的萎缩了,以至于让东林书院崛起,加之苏天成忙于征伐,几乎没有时间关心中兴学社的事宜,再说了,那个时候,苏天成没有想到颠覆朱家的王朝,只是想着能够让大明王朝振兴起来。

  明确了志向之后,人才问题就摆到了台面上来了。

  历史上的明末,并非是没有人才,恰恰是朱由检和朝廷不能够很好龗的使用这些人才,朝廷陷入到党争之中,崛起的东林书院,根本不懂治国之道。崇尚清谈和清高,醉心于争权夺利,导致本来就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在崇祯十七年轰然倒下了。

  苏天成可不会继续这样的道路,他需要人才,需要真正的人才。如何使用人才方面,苏天成也是有着感悟的,说到底一条,识人用人的根本之道,还是在统治者自身,千百年以来都说如此,统治者能够弄清楚历史发展的规律,能够把握好舵,就能够驾驭好下面的文武大臣。不能够识别大方向,不能够有着准确的判断,不能够人尽其才,统治者就是累死了,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几百年之后都存在很大的争议,苏天成暂时不考虑那么多的事情,他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基本平等、和谐发展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王朝,这个王朝需要用制度来行使权力。尽量杜绝以个人的喜好来决策的现象。

  苏天成不是理想主义者,更不是空想主义者,有些美好龗的理想,就算是几百年之后都没有能够实现的,他可不会有那么高的要求,历史上的王莽就是很好龗的例子。典型的理想主义者,结局很是悲惨。

  如何的使用和笼络人才方面,苏天成有着自身的感受,鹿善继、徐尔一等人,都是人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