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必然的阵痛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攻打南直隶的任务迫在眉睫了,这个时间稳定是必然的,可苏天成考虑到的稳定,包括了长远的稳定和短期的稳定,若是要维持短期的稳定,那么最好龗的办法是维持现状,接下来攻打南直隶,拿下南直隶之后,按照以往改朝换代的模式,统一中原。

  可苏天成不是这么看的,这就好比是个人需要形成一个很好龗的习惯,穿越的苏天成,非常清楚制度的重要,他必须要让诸多的官吏,形成好龗的习惯,要适应用制度管人和用制度管事的模式,要形成一套良好龗的模式。

  苏天成对官吏不会苛刻,他也知龗道,能够进入官府做官的诸多官吏,本身就不简单,多年的寒窗苦读,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确比老百姓明白事理,更加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文盲特别多,可不是几百年之后学校普及的场景,老百姓的素质普遍都没有起来,所以说,官吏阶层的特权还是存在的,这是无法否认的,但特权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那就需要慎重考虑了,说到底,苏天成选择的是高薪养廉。

  一方面他大幅度提高官吏的待遇,一方面对官吏严格要求,对于那些整日里浑浑噩噩、鱼肉百姓的官吏,是坚决不能够轻饶的。

  提高官吏的俸禄,嘴上说起来是简单的,可坐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尽管说各级官府的官吏人数不多,绝不能够和几百年之后比较,譬如说一个县,官吏总人数不会超过百人,而又品秩的官员,不过区区三五人。但这个时代的经济条件,和几百年之后也是无法比较的,尽管苏天成用尽全力发展商贸,但中原大地,还是典型的农业经济,习惯于自给自足。若不能够大力发展商贸,中央根本无法维持官吏的俸禄。

  山东是很成功的模式,但山东的情况,福建和浙江无法复制,包括大明很多的地方,都是无法复制的,这是因为山东登州的码头,是大明唯一合法的海外贸易交易的市场,这就促使苏天成必须要穷尽办法。一方面加大商贸发展的力度,一方面在统一中原之后,对开开始扩张,满足越来越大的需求。

  这就是苏天成选择的道路。

  洪承畴、卢象升和渠清泽等人,商议进攻南直隶的办法,朱审烜、杨嗣昌、鹿善继和张溥等人,商议如何的提高官吏的俸禄、严格要求官吏的事宜,大家分头进行商议。至于说苏天成,已经在考虑另外的一个重要问题了。那就是监督的问题。

  尽管明确了制度,但缺乏了监督,一切都流于形式了,该腐败的照样腐败,该鱼肉百姓的照样鱼肉百姓,可监督历来都是最难的事宜。谁都清楚这一点,如今这个时代,苏天成和众人去说人治与法制的区别,无疑是对牛弹琴。

  所以从事监督事宜的负责人非常的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