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内讧的代价(1)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卸掉自身的责任,而且这个事情的进展还是很不错的。

  首先压制战况的奏折,是朱由菘完全做主的。秦三德以身体不适的原因,让朱由菘负责所有的事宜,做出来所有的决定,这一点南直隶的官吏全部都清楚,所以压住奏折的事宜,怪不到他秦三德的身上,其次就是作战部署失误导致惨败的事宜,这一点想要直接推卸责任,难度肯定是不小的,可秦三德熟悉宫里的情况,瞒天过海不是不可能,皇上也不是第一次被欺骗,至于说那些御史和给事中,如果想要乱说,能够想办法对付,锦衣卫和东厂完全控制了京城的舆论,谁要是想着乱说,身为东厂厂公,秦三德岂能没有办法对付,这里面最为关键的还是内阁,好在内阁首辅周延儒与秦三德的关系不错。

  最龗后就是朝廷如何处置这件事情了,既然将责任全部都推到朱由菘的身上,那朱由菘的结局肯定是非常惨的,按说朝廷的圣旨,应该是太监来传达的,在这个过程中,秦三德当然可以想到办法,让朱由菘无法开口说话,甚至无法去见到皇上。

  还有南直隶的部分官吏,譬如说南直隶的兵部尚书孙泰,这也是秦三德需要对付的人,南京一样有锦衣卫的暗线,孙泰种种不满的言行和举措,秦三德岂能不知龗道。

  一切都在努力的过程之中。

  宫里的消息已经有了,王承恩大骂了秦三德,透露出来的意思是很明确的,皇上之所以安排秦三德到南直隶,是处于对秦三德的信任,可惜秦三德没有抓住机会,关键时刻想着离开了,这肯定会令皇上失望的,说不定影响到皇上对锦衣卫和东厂的信任,后果还是有些严重的,不过事已至此,从自身的位置和诸多人的利益考虑,王承恩选择支持秦三德。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王承恩是不会说出来的,皇上已经开始担心诸多的皇亲国戚,认为这些皇亲国戚进入到朝廷,不是什么好龗的决定,特别是朱审烜的背叛,在朝廷里面的影响很大,也直接改变了皇上以前无比信任皇亲国戚的思维。王承恩是完全拥护皇上的决定的,至于说他本人,也感觉到了,若是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皇上一旦再次信任皇亲国戚,太监的地位同样要受到影响。

  从王承恩的角度出发,朱由菘的结局当然很惨。

  得知王承恩大骂自己,秦三德放心了,若是王承恩对这件事情不管不问,那才真的是危险了,既然王承恩开口了,就一定会从中周旋的。

  周延儒那里的消息,还不是非常的明确,这大概是源于周延儒没有明确的表态。

  秦三德是有些怨气的,你周延儒在这等关键的时刻,不明确表态,让他的一颗心不得安宁,上下摇摆,这是什么意思啊,可冷静下来之后,认真仔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