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尊严之战(11)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感谢细沙及足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龗谢了,请支持新书《铁血兵戈》。)

  多尔衮明白战斗的进程完全不能够把控的时候,为时已晚,在他看来,攻城拔寨的战斗是难度最大的,大清国的勇士无比的骁勇,但是在进攻城池的时候,也是多次的受挫,后来尽管局面稍微好一些了,但每次的战斗,都是耗时很长的。

  多尔衮率领大军重点驻扎在海州,他认为江宁营短时间之内是拿不下海州的,自己至少能够坚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自己这里坚持的时间越长,对沈阳就越是有利,所以他做了充足的准备,下决心阻止江宁营的进攻。

  事实与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江宁营根本就没有依靠军士来进攻,而是用火炮炸开了城墙,而且军士也没有急着冲进来,聚集在城墙和豁口的周围,依靠燧发枪来进行攻击,导致了驻守的军士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出战斗,让出了城墙和豁口。

  最令多尔衮郁闷的是,想要撤退的军士,居然遭遇了江宁营军士的突然进攻,绝大部分的军士,都丧生燧发枪之下了。

  多尔衮的短视和自信,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战斗的时间。

  贺人龙率领先头部队从豁口进入城池之后,洪承畴马上下达了总攻的命令,江宁营将士潮水般的从豁口与城门处进入了海州城。

  残酷的巷战开始了。

  训练有素的江宁营将士,占据了绝大的主动,巷战是江宁营将士必须训练的科目之一,而且是最为重要的科目,不管是十人以下的组合,还是几十人的小股部队。甚至是上百人上千人的攻击部队,如何的把握队形,如何的相互照应,都是平时训练的科目,进入到城池之后,训练的效果就开始发挥出来了。

  巷战的意外是很多的。总体来说,进攻部队的损失是要大一些的,因为不熟悉地形,面对长期驻扎在城池的对手来说,这是不小的弱点,所以有些时候,不能够掌握巷战的规律,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甚至是不得不撤出城池休整。

  但这些都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了。多尔衮不可能熟悉这些。

  尽管占据了有利的地形,但多尔衮麾下的八旗军,还是习惯于面对面的厮杀,头脑里面几乎没有巷战的概念,不管是满八旗的旗主,还是军士,认为攻下城墙之后,战斗基本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劫掠的事情了,因为对手也是将主要的兵力安置在城墙的四周。一旦城墙被拿下来了,对手的兵力也损失的差不多了。

  不熟悉巷战的满八旗,损失更加的惨重。

  多尔衮知龗道局面越来越不好,但他想不到应对的办法,进攻的江宁营军士,手持燧发枪。听见哪里有动静,就直接开枪了,导致埋伏在屋内的满八旗军士,来不及射出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