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四章 朝廷的反应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紫禁城,养心殿。

  朱由检正在看着密折,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在养心殿里面的,不仅仅是王承恩,包括周延儒和温体仁。

  苏天成和黄道周的交谈内容,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了京城。

  这份奏折,朱由检看了三遍了,他专门宣旨,让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觐见,目的就是想听听两人的感受。

  黄道周的名气是很大的,罢官为民之后,致力于学问,特别是在东林书院教授学子,传授了一些思想,使个人的影响更加的大了。想到当初的事情,朱由检内心还是有些不舒服的,黄道周一点不给自己面子,贬斥朝廷重臣,似乎天下都是漆黑的,这种激进的观点,为他所不能接受。

  想不到大名鼎鼎的黄道周,在苏天成的面前,吃了这么大的瘪。

  之所以看了这么多遍,有舒畅的感受,但是,看到后面,朱由检的想法,已经发生了改变,他越来越感觉到,苏天成的认识,非同一般,回忆起苏天成在自己面前的表现,还有那些话语,他有了一种发现人才的舒心。

  苏天成还年轻,的确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砺,若是过早的放在了身边,可能真的难以有什么作为的,不过,江宁县一县之地,难以发挥作用,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将苏天成放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上面去的。

  “周爱卿,温爱卿,苏天成同黄道周之间的交谈话语,你们也看过了,说说你们的感受。”

  当然是周延儒先说了。

  “皇上,臣赞同苏大人的话语。臣以为,苏大人在江宁县,也是这样做的,南京六部和应天府的奏报,言江宁县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百姓富足,没有出现饿殍,这里面,苏大人功不可没。”

  温体仁更加明白皇上的想法,他不甘示弱。

  “皇上,臣以为,苏大人虽然年轻,然认知不凡,应该予以重用。皇上可下旨,令苏大人到京城来,能够做出来更多的事情。”

  朱由检看了看两人,轻轻叹了一口气。

  “你们没有明白朕的意思,朕看见了这封奏折,先是非常高兴的,之后想到了很多,苏天成言我大明朝。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这话一点都不过分。关键是他提出来避免空谈,不要标榜自我,不要以直谏为荣,要埋头做事情,要一点一滴改变目前的状况,这才是至理名言啊。朕相信,苏爱卿在江宁县,就是这样做的。”

  “若是我大明天下,能够有更多这样的认识,踏踏实实在府州县做事情。做出来成绩,何愁天下不安宁,朕夙兴夜寐,想到了很多,想不到苏天成短短几句话,揭示出来里面的诸多道理,朕总算是知龗道,症结在什么地方了。”

  朱由检很少这样说话,十七岁登基,如今七个年头了,从懵懂青少年,到年轻人,勉力勤政,想着做出来一番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