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二章 苏天成的安排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知刘宗周到了江宁县,苏天成更多的是担心。

  应该说,刘宗周是大儒,真正的大儒,从学术理论的研究来说,刘宗周是青史留名的,历史上称呼他为明朝的最龗后一位儒学大师,从学术和建树方面来说,刘宗周是当之无愧的,可刘宗周也有着认识上的局限,那就是一味的强调慎独,崇祯元年,被朱由检重新启用之后,坚持自身的认识,要求朱由检慎独,也就是加强自身的修养,对于急于改变大明朝局势的朱由检来说,这些建议,被斥之为迂腐。

  刘宗周强调的慎独,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高的道德要求,他将世间万事万物和一切的道德标准,都渗透在慎独之中,要求每个人通过加强自身的修养,成为人世间的完美之人。他提出来慎独,也是针对士大夫中间,盛行的党争以及自私自利的思想,是有着一定针对性的。

  刘宗周的这种认识,对于明末这个时代来说,有着一定的先进意义,不过,这种道德上过高的要求,真正的推行起来,难度是非常大的,尤其在乱世,根本行不通。

  刘宗周与东林党有着密切的联系,曾经被认为是东林党中的一员,实际上,他也是支持东林党的思想的,与东林党诸多有影响的人物,有着很不错的关系。

  面对这样的一个大儒,苏天成需要费一些心思。

  能够让刘宗周加入到中兴学社,当然是好事情,可难度很大,刘宗周的意识已经形成,因为有着慎独的思想,对于扎扎实实做事情。是不大感冒的,他总是认为,士大夫要从思想上转变,朝廷官员要道德高尚,不能够有自私的想法,至于说解决大明朝面对的诸多困难。实实在在的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被他视为急功近利,没有根本的作用。

  天下大同的思想,是一种非常美好龗的愿望,人人都希望达到那样的境界,但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严格说,几百年之后,社会发展。也没有达到刘宗周所说的境界。

  苏天成的认识,与刘宗周的认识,大方向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说,苏天成的要求,是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奠定基础,用小球来带动大球,从而做出来改变。刘宗周的要求,是从皇上开始。自我严格要求,进而影响到朝廷官员和士大夫,整个的官僚集团,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想着从高层出发的。

  两人的目的有些一致,到方法截然不同。

  而且苏天成讲究的就是实际效果。不管你有着如何崇高的思想,有着多大的野心,都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做出来事情,那些站在高位。不体察民间疾苦、不愿意做实际的事情、夸夸其谈的做法,他是最为反感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苏天成与刘宗周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这就是矛盾,实实在在的矛盾。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