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三章 冰火两重天(2)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承畴正在陕西潼关一带。

  朝廷为了解决剿灭流寇中间出现的事权不一、相互观望的局面,所以人们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五省军务,以期做到集中兵力、全面围剿的目的,应该说,这样的改变,取得了实际的效果,流寇接连遭遇失利,其主要力龗量,甚至没有围困在车厢峡。

  因为陈奇瑜剿灭流寇失利,三边总督洪承畴被加以太子太保、领兵部尚书衔,统领五省军务,继续开始剿灭流寇的事情。

  这个时候,洪承畴已经成为了朝廷剿灭流寇的主要军事统帅了。

  各省的巡抚,不过是正三品的品秩,可洪承畴是正二品的品秩,完全可以调遣五省的卫所军士,而不必像陈奇瑜,需要与各省的巡抚协调。

  洪承畴这人,确实有能力,早在崇祯三年的时候,三边总督杨鹤剿灭流寇,主张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时候,还是延绥巡抚的洪承畴,就敏感的意识到,流寇贼心不死,不讲信义,根本不会真心投降,所以说,在剿灭流寇的过程中,大开杀戒,就连已经投降的流寇,也没有放过,当时他杀掉的流寇,多达数万。

  崇祯五年,身为三边总督的洪承畴,制定了全力清剿和以剿坚抚、先剿后抚的方针,在河南庆阳,指挥朝廷大军,与流寇展开激战,斩杀了流寇首领杜三、杨老柴等,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役被朝廷称之为西澳大捷。

  崇祯六年,剿灭流寇的战事,一度不利,流寇惯于流动作战,明军不得不分兵把守。穷于追剿,战线拉得过长,以至于疲于奔命,没有取得有效的战绩,这样的情况下,洪承畴改变了策略。以重兵包围流寇活动的中心地带,实施重点进攻,以不变应万变,致使流寇接连败于河南、山西一带,遭受重创,不得不转入山区地带。

  基于洪承畴的战绩,朝廷任命他总督五省军务,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

  洪承畴有些自负,大概是这些年的征伐。取得了一些战绩,被朝廷敕封为太子太保,挂兵部尚书衔之后,这种自负,就体现的更加的明确了,他长期剿灭流寇,颇有心得,作战的时候。大都是按照自己的决断进行,一般不听他人的意见。就算是兵部下来敕书,他也会依旧实际情况,上书力争。

  应该说,这样的性格,在指挥作战的时候,是有好处的。唯唯诺诺是无法指挥千军万马的,特别是面对流动性极强的流寇,战机稍纵即逝。

  他曾经听说过江宁营,也知龗道江宁营打了几次大胜战,但对于所取得的战果。还是有些怀疑的,反正各级文武官员,虚报战功,领取更多奖赏,期盼得到提拔的事情,比比皆是,就算是自己带领的一些手下,偶尔都会虚报战功。

  好几次,他想着将江宁营收归麾下,有了这样的一支劲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