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五十章 治国之策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检更是注意到了苏天成治理地方的才能,江宁县发生的变化太大,第一次上缴两千五百万两白银,那是因为剿灭了盐商匡思明,尚看不出来其他方面的异常,可两年时间过去,江宁县免除了田赋,所有赋税全数缴纳,今年市舶司的收入,能够超过三百万两银子,可以说,江宁县一地缴纳的银子,几乎超过整个的南直隶了。若是户部直接收取市舶司全年的赋税,那已经超过南直隶所有赋税的总和了。

  有了银子,办事情总是顺利很多了,连续两年来,朝廷银子紧张的情况,大为缓解,说起来,这完全是江宁县的功劳。

  所以说,朱由检更想问问苏天成,究竟有什么诀窍。

  登基以来,他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大臣,能够力挽狂澜,能够做出来实实在在的事情。

  “苏爱卿,江宁县的变化很大啊,朕甚至觉得,朝廷这两年的开支,几乎都依靠江宁县支撑了,朕一直都想着去看看的,可惜没有时间,让你离开江宁县,朕其实有些担心的,若是江宁县出现了什么变故,朕可是难以承受啊。”

  “不会。”

  苏天成回答的很是干脆。

  “哦,苏爱卿为何如此的肯定啊。”

  “臣这样说,当然是有条件的,第一是皇上的支持,第二是朝廷的支持,第三是南直隶的支持,说到底,最大的支持,就是保持江宁县的制度,不能够做出来改变,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无为而治。其实到了如今,臣也是属于无为而治了。”

  “苏爱卿仔细说说。”

  “譬如说市舶司的赋税政策,决不能变化,不管是谁,只要想着在南京做生意,想着在江宁县做生意。货物必须要纳税,而且税率是固定的,在他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的,再说县衙的事情,除开刑名钱粮事宜,还要做好商贾的扶持事宜,要重视商贾,这是县衙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甚至超过了刑名和钱粮事宜。”

  “商贾缴纳的赋税和捐银。能够满足所有的开支,还可以减轻农民的赋税,可以长时间免除农民的田赋,让农民丰衣足食,农民手里有了粮食,有了银子,购买商贾的商品,县衙从中征收赋税。实际上,农民也上缴了赋税。”

  “江宁县的士绅富户。一样要承担赋税,享受了朝廷的恩赐,同样要做出来贡献。”

  “这些基本上是江宁县的赋税政策,不能够发生改变,任何的一环出现变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赋税收入。”

  “县衙执行的赋税政策,实际上是双赢的政策,这可以从几个层次来说,县衙和商贾之间,商贾虽然缴纳了不少的赋税和捐银。可他们的收入增加了,缴纳的这些赋税和捐银,完全能够承受,甚至比以前赚取的银子更多,县衙和农民之间,农民得到了最大的好处,能够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