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七十六章 难得的精明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大臣之间的争论,一切都在朱由检的眼里。

  收到苏天成的密折之前,他的想法是很多的,探究也是无止境的,苏天成的这份密折,给予了他从未有过的震撼。

  自古以来,皇室和大臣之间,就是对立的,双方有着各自的利益,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皇帝称孤道寡,所谓的孤家寡人。

  君权和臣权,自古以来就是对立的,优秀的君主,不会允许任何人的权势强大到挑战自身权威的地步,也不会无条件的相信任何的大臣,必须要牢牢掌控国家的局势,让所有人为皇权服务,这才有可能贯彻自身的主张,让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图前行。

  可惜到了现在,朱由检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了,说的不客气一些,他已经不能够完全掌控朝政,一旦朝廷里面出现大的风波,他只能用更换大臣的办法来解决。

  这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能够实现。

  从登基的那一天开始,朱由检就想着能够振兴大明朝,巩固皇权,可惜的是,他自身没有这样的惊天才学和能力,所以说,他只能依靠文武大臣,几年时间过去,他发现自己的做法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他无条件的信任袁崇焕,最终不得不斩杀袁崇焕,他视周延儒为最大的依靠,可朝政得不到丝毫的改善,最终也只能够剥夺周延儒的内阁首辅的职位,如今,内阁首辅温体仁,已经执政两个年头,局势依旧没有多少的改变。

  优秀的治国之策究竟是什么,书上写了那么多。为龗什么拿到现实中间来,就是没有作用,八年时间了,朱由检一直都在思索和探究,他夙兴夜寐,兢兢业业。不讲究吃穿,不在乎个人的享受,甚至是不近女色,可依旧没有效果。

  人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长期奋斗之后,看不见结果,自然会悲观失望,脾气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慢慢的。朱由检也发现,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坏了。

  他一直都记得三国时期的典故,曹军压境的时候,东吴君王孙权征求大臣的意见,不少大臣都是赞成投降的,唯有周瑜的意见不一样,孙权由此更加的器重周瑜了。因为周瑜理解他,投降曹操之后。大臣是可以继续谋取利益的,可君主就不一定了,会失去一切。

  或许是上天可怜,终于出现了一个苏天成。

  好几次交谈,还有苏天成做出来的事情,令朱由检看到了希望。若不是苏天成太过于年轻,他恨不得让苏天成来担任内阁首辅。

  当然,苏天成提出来的一些主张,也令他心惊胆战。

  苏天成认为,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想到的都是自身的利益,他们目光短浅,没有为大明朝的将来考虑,在苏天成的奏折里面,隐隐的有着替张居正和魏忠贤说话的意思了。

  苏天成列举出来的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