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四章 伤情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献忠突然离开陕西,进入山西的平阳府,这样的消息是瞒不住的,很快令山西各级官吏紧张起来了。

  其实山西一直都是重灾区,时常遭遇到流寇的骚扰,自崇祯三年开始,基本没有安生过,要说从流寇造反开始,损失最大的可能就是山西了。

  流寇首领基本都是陕西人,在本地造反的时候,虽说也攻打城池,也四处劫掠,可他们还懂得不能够在家乡做的过分的道理,兔子不吃窝边草,要是将自己的家乡打的稀烂了,脸上实在没有光彩。

  可流寇进入山西,就不会管那么多了,极尽破坏的本能,凡是被抓住的士绅富户、被攻破的城池,无一例外的遭受了蝗虫式的劫掠,所到之处几乎是寸草不生,能够抓住的官吏,一律斩首示众,这也促使山西境内的士绅富户和官僚,极其痛恨流寇。

  平阳府更是首当其冲,这里紧邻陕西延安府和西安府,是流寇最佳的选择地点。

  往平阳府城集中是一个办法,建设好城池是另外一个办法,这些年过去,府州县为了抵御流寇,一方面加大地方民团的建设,另外就是构筑坚固的城池了,平阳府内的州县,城墙普遍要高大一些的,这也是迫不得已的。

  因为流寇的骚扰,老百姓的负担也是很重的,苛捐杂税普遍多一些,官府要加强对流寇的预防,要建设地方民团,要加高城墙,这些都需要银子,负担自然是老百姓承担了。

  增加赋税,防备流寇,成为平阳府官吏加重百姓负担的堂而皇之的理由。

  这些年来。平阳府的百姓,日子越过越穷,他们的财富,被各级的官吏盘剥了,理由是那么的充足,以至于无人敢乱说。你就是安分守己,都可能被诬陷为流寇,更何况发泄不满了,杀良冒功的事情,比比皆是,吃亏的总是老百姓。

  苏天然这些天觉得很是郁闷。

  身为应天府兵房典吏,他最为重要的职责,就是协助朝廷大军剿灭流寇,同时也跟随巡检司剿灭零星的流寇。

  张献忠大军进入平阳府。这是各级官吏都害怕的事情,人家好几万大军,地方民团要是遇龗见了,哪里能够抵抗,不管怎么说,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

  苏天然已经熟悉了这样的一套程序,流寇大军真正来了,官吏都是坚守在城池里面的。绝不会出龗去找事情,一旦流寇离开之后。官吏就可以出龗去了,到村镇去,或者是城附近,仔细检查,是不是有遗留下来的流寇,万一不能够遇龗见流寇。那就对流民开刀,甚至是对农户开刀,杀一些人,劫掠一些财富,然后上奏。说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拼搏,杀死流寇多少人,自身无一伤亡云云。

  可这一次的情况有些不同了。

  朝廷负责剿灭流寇的大人是孙承宗,下到府州县的命令不同了,不要求地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