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三十六章 诚恳的建议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嗣昌频频点头,看来对于苏天成所说,是表示赞同的。

  苏天成没有得意忘形,杨嗣昌的想法,从刚开始的提问中间,已经表现出来了,这里面有可能牵涉到朝廷内部的争斗,也可能是杨嗣昌想着最大限度展现自身的能力,如同杨嗣昌这样的情况,大明朝是不多见的,父亲杨鹤,显赫一时,三边总督,曾经是剿灭流寇的主要负责人,因为自身坚持的政策问题,罢官回家,不过几年时间,杨嗣昌子承父业,卷土重来,一门心思的剿灭流寇,谁知龗道杨嗣昌会不会急切的展现自身的能力。

  见到苏天成就说了这么多,没有继续开口,杨嗣昌很快开口了。

  “苏大人所说,涉及到问题的根本了,我都差点忘记了,苏大人是文武兼备啊,考虑问题都是站在全面的角度,不仅仅要剿灭流寇,还要考虑到百姓安居乐业,如此才是彻底剿灭流寇的最佳办法啊,受教了,受教了啊。”

  “大人客气了,下官说起这些是容易的,真正做起来,就不简单了,想起来也不过纸上谈兵。”

  “苏大人可不是纸上谈兵,看看江宁县与河南府的情况,苏大人是身体力行,如今看来,江宁营将士的俸禄,值得称道啊,不过这次皇上下旨了,兵部拨付的军饷,按照京营的标准,恐怕有些不足,还需要苏大人自行想办法筹集啊。”

  “下官感谢大人对江宁营的关心。”

  “苏大人可不要这么说,这是皇上的关心,我不过是奉旨执行。”

  气氛明显缓和下来,经过一会的闲聊,苏天成感觉到了,杨嗣昌态度确实是诚恳的。就说这江宁营的俸禄,朝廷拨付俸禄,无不是层层克扣,但江宁营的情况不同了,按照标准,兵部直接拨付到位。中间不存在任何的截留,这就是杨嗣昌上任之后,定下来的规矩。

  饷银的拨付,有一个过程,全国的税银是直接入库的,户部总管,根据开支的轻重缓急,依次拨付,军饷是排在最前面的。尤其是这几年以来,朝廷剿灭流寇,开支了大量的银子,说到军饷的时候,不仅仅是户部头疼,朱由检都头疼,好在各地的市舶司,一律按照江宁县市舶司的规矩。加上征收赋税,令朝廷的收入大幅度的增加。面前能够维持了。

  兵部争取军饷,也有一个过程,可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的,虽然说军饷是应该拨付的,但户部可以找到诸多理由,军饷的开支过于庞大了。户部可能以缺乏那么多的银子为理由,暂缓拨付,或者是减少拨付的数额,这样的情况,朱由检都是知龗道的。也是无可奈何的。

  江宁营升格为都司,朝廷需要拨付军饷,压力骤然增加,如此的情况下,杨嗣昌首先保证江宁营的军饷到位,这是很大的诚意,苏天成不可能熟视无睹,投之以桃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