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四十八章 朝廷博弈的信号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季慢慢来到了。

  陕西裁撤卫所军队的事宜,在大明各地,没有引发太多的反响,朝廷也没有出现什么动静,以前那些弹劾苏天成和朱审烜的奏折,看不见了,自从杨嗣昌和徐尔一回到京城之后,皇上似乎也静下心来了,没有继续谈及在大明各地推行裁撤卫所军队的事情了。

  可朝廷内部,却出现了一股不平静的氛围了。

  自崇祯六年以来,朝局慢慢转向了平稳,朝廷大臣的更换速度慢下来了,以前是走马灯似的调整,如此朝中大臣的内心也慢慢开始安稳了,不过朝廷内部的党争,依旧激烈,特别是几次的科举考试,成为了众多士大夫官员招徕人才的战场,在这场战斗中,获利最多的当然是内阁首辅温体仁了。

  连续六年时间,担任内阁首辅,温体仁可谓是门生遍天下了。

  但也有不利的局面,那就是中兴学社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温体仁招徕举人进士的步伐,东林党和复社已经没有当年的辉煌,但也是蠢蠢欲动,试图从中分一杯羹,皇上下旨决定启用皇室宗亲,更是威胁到了温体仁内阁首辅的权威。

  陕西裁撤卫所军队获得成功,极大的稳定了局面,而且宁夏和榆林的边军开始显现威力,蒙古有两个部落,因为不服气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垄断互市,曾经发起了小规模的攻击,意图攻击安宁堡和靖边,破坏互市,结果被新军打的打败,俯首称臣。

  在任命新军的都指挥使的问题上,温体仁的话语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新军的组建。引起了皇上的高度重视,在推荐都指挥使的问题上面,皇上经过了认真的思考,这是一支全新的军队,有着很不错的战斗力,而且职责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就是对抗和防御蒙古诸部落,地位非同一般,而且按照皇上的意思,新军慢慢要开始肩负起陕西、山西一带的边关护卫事宜,也就是说,下一步将要裁撤山西大同边军,组建新军,这个都指挥使,就相当于边军总督了。

  温体仁明白这个意思。他推荐了大同总督张凤翼,出任新军都指挥使。

  至于说苏天成,在这件事情上面,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本来就是位高权重了,掌握着江宁营,如果继续插手新军的都指挥使人选,很有可能引发猜疑。进而引发他与皇上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一层关系动摇了。大明真的要陷入到万劫不复之地了。

  皇上重点征求了孙承宗的意见。

  孙承宗推荐的人选,是辽东经略卢象升。

  说起来,卢象升曾经是张凤翼的下属,张凤翼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卢象升是兵部侍郎,比较两人的情况。卢象升无疑优秀一些,但从资历上说,张凤翼要强很多的。

  皇上采纳了孙承宗的意见,任命卢象升担任了新军的都指挥使。

  这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