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五十七章 辽东的变化(1)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登州、莱州和青州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辽东也开始出现变化了,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陈新甲觉得,自己已经准备的很是充足了,可以慢慢开始动手了,所以说,他再次写出了密折,肯定皇上下旨,首先对辽东的官员进行适当的调整。

  秋收季节,辽东也获得了丰收,十余年的时间,这是辽东第一次收获这么多的粮食,上下都是很高兴的,不过按照苏天成确定的政策,这些粮食,大部分都是属于老百姓自己所有的,上缴的部分不多,这令陈新甲有些不满意,他很清楚,军队离开了粮草,就难以维持,就算是军饷暂时不足,只要有粮食,一样可以暂时维持的,辽东的江宁营、榆林营和边军,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明军了,悉数都是专业的军人,没有了军屯户,军队自身没有粮食来源,必须依靠军饷和赋税来养活,以前这些事情,都是督师府办理的,也就是徐尔一直接操心的,包括边军和榆林营的开销,朝廷拨付的军饷,基本还是充足的。

  陈新甲上任之初,向皇上争取到了一个政策,那就是维持边军的军饷,尽管说边军裁撤了十七万的军士,但军饷还是维系以前的水平,朱由检考虑到,陈新甲上任之后,肩负特殊的任务,所以也就答应了陈新甲的要求,要求户部不要削减辽东的军饷。

  秋收过后,动手的机会成熟了,陈新甲想到的是从两个方面首先着手,一是军队的粮饷,必须是巡抚衙门来掌握,一旦掌握了军队的粮饷。等同于控制了军队,二是从调整官吏着手,调整之后,督师府虽然还存在,但形同虚设,辽东的大事情。都是巡抚衙门决定。

  这是两个大的调整,关乎到辽东的全局,陈新甲还是有些谨慎的,经过几个月才决定动手,这样把握性就大了很大了。

  陈新甲来到辽东之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和秦三德搞好了关系,要知龗道在辽东,能够和皇上接触最多的。就是江宁营监军秦三德了,秦三德是代表皇上管辖江宁营、甚至是监视辽东的整个情况的,通过秦三德,皇上能够准确的掌握辽东的情况,同时秦三德是大太监王承恩身边的红人,与秦三德搞好了关系,就等同于和王承恩搞好了关系。

  陈新甲很清楚,自己在辽东没有根基。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皇上,如此的情况下。与所有皇上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就是重中之重了。

  和秦三德接触的时间长了,陈新甲慢慢掌握了一些核心情况,辽东军队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有江宁营将士、边军和榆林营将士,其中江宁营的战斗力是最为厉害的。在辽东的地位也是最高的,榆林营和边军的地位差不多,榆林营的战斗力,暂时没有体现出来,加之人数不是很多。影响暂时不是很大。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