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二十六章 宋思军的担忧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年的经商生涯,令宋思军有着不一般的敏锐头脑,都说商场如战场,这话一点都不假,在交易之中,宋思军时时刻刻需要注意方方面面的情况,在安宁堡和靖边,宋思军就是老大,这么多年过去了,谁都知龗道了,宋思军的背后就是江宁营,就是苏天成,故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谁敢得罪宋思军,除非是不想在安宁堡和靖边做生意了。

  年纪有些大的孙元坤留在了安宁堡,带着两千江宁营的将士,维持两边的秩序,一般情况下,孙元坤都是在安宁堡的军营里面,有时间也要靖边去看看,两地之间的交通非常方便,做生意的商贾,早就想办法修好了道路,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孙元坤也感觉到力不从心了,他的家眷都在安宁堡,一家人其乐融融,渐渐的,孙元坤想着,是不是让大儿子进入到江宁营,大儿子读书不行,秀才都没有考上,从小就向往军营的生活。

  如此的情况下,孙元坤慢慢的将重担压给了宋思军,孙元坤也知龗道宋思军与苏天成之间的关系,加之宋思军处理事情很是灵活,最大限度的为江宁营赚取银子,孙元坤也是很佩服的。

  孙元坤可不仅仅是在安宁堡做生意,当初苏天成在安宁堡和靖边安排了三个方面的人员,其中毕懋康、孙元坤是直接代表江宁营的,维护安宁堡和靖边的秩序,宋思军是代表江宁营在互市做生意的,岳高峰和刘基是代表官府和江宁营,收取诸多的赋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毕懋康早就离开安宁堡。到登州去了,岳高峰和刘基两人,重点的精力,也转到了情报的搜集方面去了,特别是刘基,是投靠江宁营的。对锡伯族和达乌尔族的情况很是熟悉,搜集情报更是如鱼得水,商贸方面的事宜,基本都是宋思军直接负责了。

  随着孙元坤将重担压给宋思军,岳高峰和刘基慢慢也开始服从宋思军的领导了,当然这里面有前提,也是苏天成同意这样的做法之后,岳高峰和刘基才会执行的,最近一段时间。宋思军带来了消息,估计岳高峰可能要离开安宁堡,到登州去了,因为威海卫码头需要大量的人员,市舶司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岳高峰作为熟悉管理的人才,肯定是要调整的,安宁堡、靖边和威海卫码头。并驾齐驱,成为了江宁营军饷的主要来源了。从收入和发展的前景方面来说,码头的力龗量无疑是超过互市的。

  安宁堡和靖边的交易市场,和几年前也有很大的区别的,市场在逐步的扩大,前来交易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多,随着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壮大。臣服他们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多,这些部落也被准许进入到安宁堡和靖边,直接进行交易,特别是这几年的时间,蒙古部落遭遇了不少的灾害。特别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