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九十六章 决战前的猜忌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秋收季节,苏天成非常看重这次的秋收,不管如何的发展商贸,首要的条件,是要充实自身的基础,譬如说粮食必须充足,老百姓必须要丰衣足食,经济发展的规律,他是很清楚的,一味的依靠商贸,不注重自身的积累,最终是难以维持繁荣昌盛局面的,当然,威海卫码头的作用,从一定的程度上面来说,还是以公平交易为主的,也只有坚持这样的原则,才能够保证商贸的持续,才是良性发展的轨道。

  秋收之后,面对后金的征伐,就要开始了,皇上的圣旨,到苏天成这里,已经是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不能够继续拖下去了,尽管说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以来,朝廷里面没有任何的敕书,皇上也没有下旨催促,但朝廷里面那些大人的想法,苏天成是略知一二的,渠清泽也通过诸多的渠道,详细了解了,朝廷里面,有人说苏天成拥兵自重,就是不想征伐后金鞑子,也有人说苏天成是想着篡夺更大的权力等等,这些议论尽管是私下里的,可杀伤力是很大的,传到皇上那里了,相信皇上也会更加的疑心,因为这是对皇权直接的威胁,比起那些所谓限制皇权的做法,要更加的险恶的。

  朱审烜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杨嗣昌解释,为龗什么苏天成暂时没有征伐后金,然后与杨嗣昌两人,共同给皇上做出来解释,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此大规模的征伐,若是不能够做好后勤方面的准备,今后面临的问题肯定是很大的,加之杨嗣昌也明白这次战斗的复杂性。也是同意这样的观点的。

  紫禁城,养心殿。

  给苏天成下了圣旨之后,朱由检的心情一直都不是很好,还是因为苏天成迟迟的按兵不动,虽然说这里面有些理由是成立的,但朱由检就是担心。认为苏天成没有按照圣旨的要求来行事,准备的充分是一方面的情况,可是不是按照圣旨要求来做事,是另外的含义,尽管苏天成写来了密折,专门做出来了解释。

  朝廷里面的议论,朱由检是清楚的,他感觉到了威胁,实实在在的威胁。要说以前的流寇和如今的后金鞑子,那都不可能得到士大夫的支持,众人还是拥护皇权的,认为皇权是最为正统的,可苏天成发展起来了,情况就不好说了,加之苏天成在各地所做出来的成绩,拥护的人也是不少的。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取代了朱家对天下的统治。那也是有可能的。

  一旦内心的想法出现了改变,什么事情都不好说了,怀疑会贯穿到始终,自从苏天成到了登州之后,朱由检的担心就开始与日俱增,迫于大明面临的形势。朱由检不可能做出来其他的决定,加之苏天成一直都做的很好,一直都是服从朝廷的,朱由检也找不到任何的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