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章 李梦阳的故事(五千字章)_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字相仿,却没有半点亲戚关系。

  后世对他的评价是:明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领袖。

  李梦阳在京官之中,以胆子大而著称。

  他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父当过周王府教授。

  李梦阳自小聪颖,熟读经诗,满肚子经纶。吃进去的是米,拉出来的是锦绣文章。

  十八岁那年,他参加陕西乡试。按明制,秀才考举人要回原籍。

  于是他去了西安备考。在西安期间,他听闻知府鱼肉百姓,三司不管不问。

  于是在进入贡院时,他干了一件大胆的事,讽刺官场黑暗。

  大白天的,他手里提着一个灯笼。

  贡院内的考官不解,问他是何故。李东阳回答:“西安城的吏治黑暗,不打灯笼我怕找不对路。”

  这就是李梦阳“昼提灯笼”的典故。

  说句题外话,四百五十年后,一位姓冯的将军模仿了李梦阳的行为。

  粉丝模仿行为比偶像本尊行为还有名。

  昼提灯笼的事情传开,西安知府、三司恨他恨的牙根儿养。他们找到了学政,让学政衙门革除李梦阳的应考资格。

  好在学政是个正直的官员。顶着压力让李梦阳完成了乡试。

  西安知府、陕西三司本来打算等他完成乡试报复他。

  结果阅卷结束,试卷糊名撕开。李梦阳高中第一名解元!他的应试文章精妙,被全陕西的文人竞相传抄。

  一时间,李梦阳成了陕西文人中的顶流偶像。地方官府奈何他不得。

  第二年,李梦阳去了京城参加会试,连登贡士。殿试中二甲第十七名(全国第二十)。

  小李长得也比较宝相庄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被分入翰林院当庶吉士,前途一片光明。

  如果按照这个剧本走下去,李梦阳会在翰林院当几年学官。继而分到六部或地方。

  苦巴巴熬上几十年资格,起码能做到六部堂官或封疆大吏。甚至有可能入阁,位极人臣。

  毕竟庶吉士出身的人,官职上限是天花板级的。

  可是,礼部宴请新科进士的恩荣宴上,李梦阳因自己的大胆吃了大亏!

  李梦阳多喝了几杯,言谈间表现出对八股文的齿冷。还语出惊人,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这种言论,被以八股晋身的满朝官员视作异端邪说!

  你说文必秦汉,把朱子、二程放在哪儿了?把历代八股大家放在哪儿了?

  这就好比一个现代人穿越到西欧猎捕女巫的时代,向人宣讲无神论。

  给你上火刑架都算轻饶你了。

  当然,东方还比较文明。读书人就算有烧死李梦阳的心,也不会付诸行动。

  但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不干了:如此狂妄之人,翰林院绝对不要!爱去哪儿去哪儿。

  于是李梦阳被剥夺了庶吉士的资格,被打发到了户部当主事。

  在户部,他以精明能干、胆大心细而著称。

  翰林院不要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