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42章 求学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这个时代的技术,在一般条件下,谷子和麦子,大多只能存个三年,再多也不会超过五年,就会开始逐渐变质。

  黍的保存时间能更长一些,但缺点就是,产量稍微有些低。

  这些年来,大汉粮食的产量不断增长,没有必要全部贮存起来,也没有那个条件。

  所以把多余的粮食卖给吴国,不是什么坏事。

  但自收复关中与并州以来,蜀地虽仍是供应大量的粮食给荆州,但增长的速度接近于零。

  而此时,冯某人甚至已经打算开始削减对荆州的粮食供应。

  “大汉的粮食,肯定是要先供给大汉,然后才会考虑卖给别人。”

  “阿郎会不会着急了一些?”兴奋过后的右夫人很快就冷静下来,“妾觉得,暂时不要改变眼下的情况,继续麻痹吴国,会不会更好?”

  “世间岂有那般多的两全之法?”冯大司马摇头,“我固知继续麻痹吴国会更好,但……”

  “我去了一趟雒阳之后,才忽然发现,有些事情,或许我们没有必要想得太过复杂,甚至已经可以提前进行了。”

  用九原的银矿跟朝廷交换了青铜,圆鼎的铸造成功率,已经提高了不少。

  但数量还是少了些。

  因为实在太耗铜了。

  原本是想再等等。

  如今看来,似乎没有圆鼎,也可以试一试?

  “阿郎的意思是……”

  右夫人的身子撑得更高了。

  冯大司马不语,眼睛只是盯着某个地方。

  亮晶晶……

  ——

  延熙七年的夏粮还没有到入库的时候,汉吴仍是亲密的战友。

  拿下了雒阳之后,不说魏国与吴国的反应,汉国朝野,已是欢欣鼓舞。

  特别是长安城,相当于东面又多了一个厚实的屏障。

  春日未远,夏日初近,大汉的帝都长安城,被宽阔的章台大街一分为二。

  但此时最热闹的,不是权贵聚集的章台大街。

  而是东西二市,因为那里,才是长安专门买卖的地方。

  街头巷尾,商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各种服饰的行人络绎不绝。

  有锦衣华服的贵人,也有衣着简朴的百姓,更有衣着不伦不类的胡人。

  叫卖声、交谈声、鼓掌声、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卖各类小件货的小商贩,满面红光地站在街头,高声叫卖着他们的东西;旁边的地摊上,有来自西域的商人,正在兜售着他们的奇特商品,他们的语言和表情都充满了异域风情。

  而他们身后的食肆里,有说书人,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某些传说。

  大街上某些地方,时不时有排成队列的黑衣人经过,正是维持秩序的巡卒,他们严肃的面孔,让人感到一种安详和宁静。

  商铺挑起的幌子,似乎是被大街上的热闹浪潮冲击,在空中时不时地摇曳着,诉说着这里的繁华与热闹。

  一位身着华服的汉人,正无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