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3章 痛击二鞑子_大明最狠总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处理地主的同时,宣府镇的招兵已经开始,各县、乡都张贴了招兵的告示。

  因为军饷实在太诱人,适龄男子纷纷报名,有些年龄相差一两岁者,隐瞒年龄报名。

  姜瓖招兵十分严格,身高、力量、体力是最基本要求,听力、视力也要达标,太胖和太瘦的不要,有疾病的不要。

  许多人不符合要求,或考核不过关被淘汰。

  对于宣府军原本一万一千人,进行全面考核,有六千余人考核不过关被清理出军中。

  黄得功带来的部下有三千余人,姜瓖再调拨两千余人到宣府军,家在考核过关的原宣府军,只有一万人出头,还要再招募八千余人。

  六月十五日,姜瓖带着大同军西进,要返回大同,在京城招募的六千余人亦跟着前往。

  ————————

  歙县,上路村,毕懋康的家乡便在这里。

  在崇祯八年,他升任南京户部右侍郎,因不愿与贪官同流合污,不久后辞官回家乡。

  回到家乡后,跟家人过着清净的日子。

  毕懋康作为读书人出身,家中还算宽裕,他在万历二十六年中进士,有一定的土地免税份额,他家中虽没有土地,但是村里许多自耕农,把自家土地挂靠在毕懋康家中,以达到避税目的,那些农户每年再给一些钱财或粮食给毕家,所给的数量比朝廷要征收的高额赋税低得多,这样一来,皆大欢喜。

  读书人考上某些成绩后,获得土地免税份额,让农户或地主把土地挂靠在自家名下,这是许多士大夫的做法,哪怕是清官,都认可这种行为。

  不过,这并非绝对,还是有少数个例,铁面无私的海瑞就是个例,他清高得很,宁愿只领取朝廷那低得可怜的俸禄,让家人过着清贫日子,也不愿意这么干。

  自从毕懋康中进士后,本村自耕农跟毕家都保持良好关系。

  前不久,毕懋康得知姜瓖在北直隶杀建奴的英雄事迹,得知了大同军火铳兵的火铳,正是他发明的自生火铳,心中大慰,他多年来研究的心血,终于装备军中,终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天中午,毕懋康正在跟家人吃饭,他的儿子、孙子都在一起。

  他今年七十三,年事已高,牙齿掉了大部分,失去了咀嚼能力,只能喝粥、吃不用咀嚼的菜,所做的菜都要切得很碎。

  饭还没吃完,大门被人敲响。

  孙子去开门,回来说是要找毕懋康,说是朝廷派来的人,有关于自生火铳的事情商议。

  听到跟自生火铳有关,毕懋康顿时来了精神。

  穿好衣服在正堂接见,分主客坐下。

  来见他的男子三十余岁,身材矮小,面相不好,他自报了一个假名,姓樊,名德右。

  他向毕懋康赞赏道:“毕大人,你研究出来的自生火铳,真是好啊!”

  毕懋康笑呵呵的,撸了撸自己的山羊胡子,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