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8 特大骗局_大宋有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过陆路运输到开封上市;东海的海鲜也能在四五天之内摆上内陆大城市百姓的餐桌;北地的牛羊肉同样也能顺利南下,川蜀地区的特产由长江出川之后水陆并进,北上南下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旬。

  南北大交换、东西互通有无的时代就会降临,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没错,是决定性的。

  这么大的好事儿有没有成功的可能呢?洪涛觉得必须有。除了钱粮和时间上的限制之外,没有太多工程技术方面的难题。

  古人能在山川之间修建长城,没理由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更何况还有铵油药助力,比纯粹手工开凿容易百倍。

  可是这么大的好事儿自己就该干吗?不尽然。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对商业发展来讲是决定性的没错,但不是唯一,它对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更是决定性的。

  自秦以来,中国为啥总会出现地方性军事政变呢,原因只有一个,国土面积太大。受制于交通和通讯条件,中央政府无法随时掌握地方政权的变动,更无法随时调派兵力弹压。

  在这一点上中国和欧洲同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选择,欧洲人是统治不了太大面积就退而求其次,干脆各过各的,不求大一统,顶多弄个联盟了事。

  但中国统治者比欧洲同行执着的多,特别想一统九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谁要是当了皇帝没把国土弄得老大就不会被后人称颂。他们才不管你民生、内政水平如何,国土不够大就是原罪!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统治者们只能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玩了命的加强中央集权。比如商鞅,他为了强化统治不惜把人民变成笨蛋、傻子和弱鸡。

  再比如流官制,从汉代开始,为了避免地方和中央对抗,所有地方官员皆不能是本地人担任。到了东汉中后期此法更甚,不光不能在家乡为官,连老婆的家乡也不能去。最丧心病狂的时候法律规定两个官员不能在对方家乡为官,统称为三互法。

  后世各朝代基本也延续了三互法的基本思想,朱元璋甚至玩过一段时间南人官北,北人官南,能离家乡多远就多远。

  可惜这么折腾了半天,也没让老朱家躲过地方起义,可见流官制不是决定因素,制度不灵,官员全让外星人当也是枉然。

  不过老朱肯定培养了不少双语人才,至少得听得懂本地话,否则一个出生在河北唐山的官员去了四川咋审案呢,总不能再配上个翻译吧。

  这种制度改来改去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有没有作用呢?确实有,古代政治家也不是傻子,没用的政策怎么可能修修补补延续了近两千年。

  但是吧,凡事儿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必须有坏的一面。采用外地官员任职,地方势力是被有效遏制了,可地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