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一章 回营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斌与董杏儿两人说说笑笑,慢慢来到了大营附近,已与几波斥候打过招呼,郭斌便翻身上马,招呼董杏儿一同飞驰入营。待安排她返回越骑营所在营垒,郭斌便往皇甫嵩帅帐奔去。营中不得纵马,否则郭斌早就直接策马前往了。

  张角之死,兹事体大,直接关系到官军与黄巾军的力量对比,郭斌必须要及时报告给皇甫嵩。而且,他也提醒过褚燕了,要他劝降广宗城内的十五万黄巾军。否则张角已死,黄巾军群龙无首,指挥定然错乱。官军若再乘势攻城,则广宗城势必被顺势攻下,届时十五万黄巾军精锐死战,双方伤亡势必极为惨重。

  历史上,皇甫嵩受命前来攻打广宗时,恰逢张角病死,起义军失其统帅,士气受挫。在此不利形势下,张梁继续率义军与皇甫嵩激战。黄巾军部众精勇,皇甫嵩围攻一月有余,仍不能胜,作战持续到十月,黄巾军因接连击败卢植、董卓,皇甫嵩也久攻不下而戒备松懈。皇甫嵩乘机于夜勒兵,鸡鸣出兵,突袭黄巾军阵地。黄巾军仓猝应战,大战至午,遂被击溃。张梁战死,3万人被杀,5万余人赴河而亡。皇甫嵩入广宗,悉虏义军家属,焚烧大批辎重,将张角“剖棺戳尸,传首京师”。

  这在《后汉书》中均有记载,十五万精锐黄巾士兵,竟然阵亡了八万人,其余或者逃散,或者被俘。这十五万人都是久经战阵的,连东征西讨、败匈奴、破西羌的大汉官军主力都奈何不得他们,可见其战斗力之强。

  然而,历史上这一战胜利的意义也是非同小可的。广宗之战是汉朝末年、三国前期具有重要转折性的战役之一,黄巾军的主力在此被消灭殆尽,虽然史料上记载并不详实,但可以看出,此役无疑是三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只看历史上长社之战和广宗之战两场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战役,皆为皇甫嵩指挥的,便可看出战后皇甫嵩在朝中的威望。他是真正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国之功臣,使得东汉末年的和平时期又延长到了汉灵帝刘宏去世,也就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以今年是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计算,皇甫嵩将四百年大汉的基业延长了五年。而五年后的变乱,虽然看起来乱得很,实际上却是中央权力斗争的结果,外戚与文官阶层联合对抗宦官,才是其直接原因。

  虽然如此,黄巾之乱进入尾声,是不争的事实,郭斌想要做的,就是尽量即将黄巾军给汉民族带来的伤害减到最小。魏晋之后之所以出现五胡乱华,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长城,对中原地区的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其根本原因便是中原混战造成汉民族人口急剧减少。

  既然黄巾之乱已经发生,其对中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